如果越來越多“理工男”的實業創新,有越來越多“她力量”的服務創新與之配套,那必將是一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制造業和服務業良性互動,從而各方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的美好經濟生態。
《浙商》雜志獨家策劃了一組關于杭州“五小鳳”的報道,很是賞心悅目,也很是讓人浮想聯翩。
杭州“六小龍”出圈爆火了——但打眼望去,創始人皆為男性;再如媒體記者般有心,便會進一步發現,浙江省首批十位科技型企業家、十位青年科技型企業家,也是清一色的“理工男”。
這就奇了怪了,科創領域難道就沒有女性的磅礴力量?其實,在男性圈子里早就有一個議論:盡管目前最頂尖的學霸似乎還是男生,但增長最快的學霸,顯然都是女生了。在學校和院所,在銀行和媒體,男女工作人員的比例似乎都在翻轉,誰說女子不如男?
不糾結于“女性主義”的無謂論爭,我們只關注女性在現實生活中的真正作為和貢獻。“理論是灰色的”,事實勝于雄辯。
《浙商》雜志這組獨家報道詳述了杭州“五小鳳”的科技創業史,在此毋庸贅述。但僅根據這些有限的案例,我倒看到了一個不同凡響的特點:生產性服務業或許會成為越來越多女性創業者的賽道選擇,而其中透露出來的明智,更能彰顯女性向美向善的愛心和堅忍不拔的韌性。
郎秋蕾的聯川生物,從事的是生命領域的基因測序服務。其迭代進化達成的“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能幫助人們更便捷地探明人類自身的未知世界,從而大大加速生命科學的研究進程。
楊文君的康佰裕生物科技,提供的是CAR-T療法在抗腫瘤治療中的創新應用。其不但能極大降低治療費用,還能因其更強的擴增能力和抗耗竭能力,明顯提升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王敏娜的超騰能源,專攻的是中國企業在“雙碳”進程中從動態監測、減碳咨詢到降碳管理的全過程服務,以及從政府、企業到碳市場、碳工具的全領域服務。
劉愛明的宇谷科技,主打給號稱“中國第一大交通工具”——電動兩輪車提供安全、便捷、智能的充換電服務。在此基礎上形成的AI監測、調度、運維服務能力,將進一步向電動汽車、工商儲能、光儲充換等新能源綜合管理領域延伸覆蓋。
楊梅青的梅清科技,拓展的是基于醫用干式膠片研制之上的遠程影像診療服務。“物聯網+空中綜合會診平臺”的研發,將影像傳輸、云端存儲、多學科會診整合為標準化流程。
至于為什么女性創新者和企業家,會更多地關注和青睞生產性服務業?我想或許背后隱藏著一定的緣由和規律:女性更具善意,因而從事與人、與行業橫向交往更多的服務業,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女性更有大愛,因而對生命醫療和柔性關懷等領域,會傾注更多的共情;女性更為堅韌,一旦做出選擇,往往會在男性主導的社會,更在意從極細微的縫隙中找到創新的突破口,并更經久地堅持,從而達致創業的成功。
一直以來,我們重視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毫無疑問這是對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在人類進入信息社會和數智文明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我們無需進一步地追問,當下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樣的制造業?
杭州“五小鳳”的實踐,不但昭示了女性的創新創業力量,也啟迪了我們:制造業和實體經濟的出路,除了自身的品質化、高端化以外,還要切實踐行數智化、服務化、綠色化的基本取向。“反彈琵琶是高手,千年功夫在詩外”,生產性服務業引領和支撐的工業制造,才是真正的大國根基和人間正道。如果越來越多“理工男”的實業創新,有越來越多“她力量”的服務創新與之配套,那必將是一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制造業和服務業良性互動,從而各方取長補短、相得益彰的美好經濟生態。
“婦女能頂半邊天”“誰說女子不如男”。《浙商》雜志記者在撰文中期待出現“龍鳳和鳴”的新氣象,但誰又能懷疑,在極大激活了“她力量”的創新引擎之后,我們不會迎來一個更為理想的“龍鳳呈祥”新境界!
(本文作者系浙商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員會特邀委員 劉亭)
來源:《浙商》雜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