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省四普辦組織各地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專項調查工作。在調查中,我市文物調查團隊于沙河市新城鎮新章村發現一處考古遺跡。該處距地表1.7米、寬約6米的古代道路遺跡,年代可溯源至距今2000余年的戰漢時期或更早,為研究滏口陘的年代、走向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
此前,省四普辦印發的《關于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專項調查工作的通知》確定了?城、大運河、太行山沿線、“早期鐵路交通”4項專項調查。其中,太行山沿線專項調查重點圍繞滏口陘、井陘、蒲陰陘、?狐陘、軍都陘等連接太行山東?的交通古道和太行山區傳統村落開展,突出關隘、古道等沿線各時期、各類型文物內涵,厘清古代跨區域交流線路的走向和沿革,明確太行山區傳統村落的分布和地域特點。
圖為我市文物調查團隊于沙河市新城鎮新章村發現的考古遺跡——古道斷面。王一攝
據悉,由沙河市文保所與省地質礦產勘查局九隊組成的“巾幗調查隊”,在新章村村東調查時發現具有明顯踩踏痕跡的古道斷面。通過地層學分析顯示,該遺址自上而下分別為耕土層、唐宋文化層和戰漢文化層,道路遺跡被第三層戰漢文化層疊壓,結合勘探數據最終確認其年代屬性。
作為太行山重要軍事商貿通道,滏口陘自武安延伸至沙河段的路徑走向長期以來未有明確。調查團隊在系統梳理文獻資料基礎上,選定沙河市新城鎮權村為考察起點,經過實地踏勘成功捕捉到這條深埋地下的古道遺存。“目前,我們正運用無人機、考古勘探等技術手段,對古道遺址進行數字化記錄。”市文物保護和研究中心考古研究部主任周海峰介紹,他們還將引入衛星遙感技術,進一步探明這條道路的走向,并對道路周邊村莊聚落形成、產生進行系統性研究。
來源丨邢州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