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上市未滿百日,行長突辭職”——宜賓銀行內憂外患下的隱性危機
1月13日港交所敲鑼上市,4月8日晚間即爆出行長楊興旺閃電辭職,距離IPO不過86天。宜賓銀行(02596.HK),這個四川省內注冊資本排名第二、總資產剛破千億的“港股最袖珍上市銀行”,在完成資本市場首秀不久,便陷入了高管動蕩與基本面承壓的雙重困局。
“交卷即退場”——核心掌舵人突然辭職,公告無致謝引猜疑
公告稱,楊興旺因“個人身體原因”辭去行長等全部職務。值得注意的是,公告中未提“感謝”,更未說明繼任者安排,僅含糊表述其“無意見分歧,無其他須知會事項”,不免引發市場聯想。
楊興旺在宜賓銀行及前身單位服務已長達34年,是典型“從柜員做到行長”的元老級高管,自2020年起擔任行長,主導推動該行赴港上市。其突然請辭,無疑對投資者信心帶來直接沖擊。
業績“踩剎車”——營收幾近停滯,凈息差腰斬
盡管財報顯示,宜賓銀行2024年歸母凈利潤增長9.6%至5.13億元,看似穩健,但營業收入同比僅增長0.5%,創近年最低增速。
更為嚴重的是,凈利息收入同比下滑11.6%,凈息差暴跌47個基點至1.71%,為港股上市城商行中跌幅最深,遠低于同期瀘州銀行的2.49%。主業吃息差的中小銀行,面對利率下行和同業競爭雙重擠壓,盈利模式面臨持續失效風險。
“投資救主”難掩主業乏力,金融收益貢獻過重
年報顯示,宜賓銀行2024年金融投資凈收益暴增近三倍至3.15億元,成為其營收端重要支柱。但金融投資收益極易受到資本市場波動影響,不具持續性。
與此同時,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雖同比增長48.3%,但絕對值僅0.65億元,對營收整體貢獻依然有限。可見,銀行核心業務失速,投資端“偶得之利”難掩經營根基松動。
資產擴張掩蓋結構性隱患,制造業不良率一年暴漲近4倍
2024年,宜賓銀行資產規模突破1092億元,貸款余額584億元,增幅超18%,存款增長也達18.3%。表面亮眼,但資產質量深藏隱憂。
細分數據顯示,制造業不良貸款率從0.84%暴漲至3.79%,不良余額一年翻了近四倍;批發零售業不良率達1.99%,增長明顯。這些傳統產業貸款合計占公司貸款總額超66%,行業集中度高、抗風險能力弱,一旦區域經濟下行或企業違約潮起,資產質量壓力恐陡增。
“酒系”標簽難掩差距,五糧液撐腰難提估值溢價
作為“五糧液系”銀行,五糧液集團持股近20%,是第一大股東,也是其重要大客戶。宜賓銀行上市時被市場稱為“酒系銀行”,與瀘州銀行一度形成對比。
但從財務數據看,瀘州銀行凈息差逆勢上漲,業務韌性更強,宜賓銀行凈息差卻跌破2字頭,幾乎失去核心盈利抓手。“酒系光環”并未轉化為估值溢價或業績支撐。
上市不到三月,管治成疑,投資者情緒需修復
作為2024年全國首家銀行IPO、近三年來首家港股銀行上市,宜賓銀行本應肩負資本市場重任。但上市不到三個月,核心高管突然離任、業績增長乏力、監管信披模糊,其公司治理能力與投資者信任度遭遇嚴峻考驗。
對比近期杭州銀行行長虞利明閃辭、重慶農商行副行長舒靜被查等事件,市場已對銀行“突發高層人事異動”極度敏感。
上市為宜賓銀行贏得了17億港元資本“輸血”,但資金只是一時之利,長期發展仍需穩健的內控體系、可持續的盈利模式與清晰的戰略執行力。如今,人事震蕩、核心業務放緩、資產風險暴露三重陰影之下,宜賓銀行能否守住港股市場對其的“首份信任”,仍有待檢驗。
資本市場不相信“故事”,只相信“數字”與“執行力”。而今,空懸的行長之位、隱憂重重的財務指標,將成為宜賓銀行邁入資本深水區前必須回答的兩道難題。
來源丨經濟格局
撰文丨九裘小妹
編輯|鄒貓小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