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里戲韻長 黃龍寨下曲聲揚
——淅川縣馬蹬鎮周營村第三屆農民曲藝大賽側記
特約通訊員 陳明照
春和景明風光美,山村再聞絲竹聲。4月16日一大早,淅川縣馬蹬鎮周營村的鄉親們扶老攜幼,紛紛向村里的“CBD”匯集,周營村的第三屆農民曲藝大賽激戰正酣。
曲藝大賽的曲目,既有歡快喜慶的秧歌舞,又有詼諧幽默的鑼鼓曲,既有鏗鏘有力的合奏樂,又有古韻悠長的宛梆調。看臺下,無論是垂暮之年的耄耋老人,還是步履蹣跚的垂髫小童,無不被這歡快喜悅的氛圍所感染,歡聲饒云飛,掌動似雷鳴。
周營村位于馬蹬鎮政府北邊13公里,背靠黃龍山,黃龍山上有為躲避戰亂和匪患而修建的黃龍寨,距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這里不僅山清水秀,風景宜人,民風淳樸,更有著濃重的文化氣息,在村里“寬厚恭謹,崇文尚賢”村風的熏陶下,村中相繼走出了臺灣著名詩人周夢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周首林、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周首獻、中國古箏傳承人之一閆麗、河南省詩詞學會會員周華瑞、河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周首相等文化名人。
在淅川縣“三個一”文明實踐活動精神的指導下,馬蹬鎮以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提高鄉村善治水平為指導,以“三個一”(一碗長壽面、一頓百家宴、一場大聯歡)文明實踐活動為載體,構建和諧、有序、充滿活力的鄉村社會環境。周營村這種“群眾出資、群眾導演、群眾評選”的文化活動不僅體現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觀點簡明、表達通俗、鄉言鄉音的特點,更讓讓群眾在文體娛樂中提升文明素養,為鄉村文化振興持續注入精神動力。
涓流雖寡,浸成江河;爝火雖微,卒能燎野。周營村文化底蘊深厚,示范作用明顯,馬蹬鎮將周營村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平臺,先后統籌鄉村振興銜接銜項目資金50余萬元,用于周營村發展庭院經濟,種植經濟作物、對主干下水道疏通改造,建設公廁1座、改造提升群眾文化活動中心,把群眾的“精神陣地”搶占回來,吸引群眾在農村環境綜合治理中從“旁邊看”到“一起干”,周營村的成功實踐成為馬蹬鎮探索鄉村振興路徑的樣本和典范。
身邊榜樣何處覓,周營鄉賢功績豐。周營村在從人文鄉村到善治鄉村的轉變過程中,鄉賢發揮了關鍵性作用,周營村鄉賢、淅川縣首批特聘鄉村振興指導員周首相在周營村有口皆碑,大到村里的發展定位、產業布局、村莊規劃,小到捐資助學、紓難濟困,文藝演出,周首相都事必躬親,通過周首相身體力行的號召,周營村的在外成功人士紛紛投身家鄉建設,成為產業興旺的帶頭人、生態宜居的倡導者、鄉風文明的引領者、治理有效的好幫手、生活富裕的助力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