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輿論嘩然,有人說這阻礙了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有人說這是對生命的敬畏,你認為呢?
就在關于智能汽車安全事故讓人殞命的輿論熱議半個月之后,工信部終于出手了,這可能對整個智駕行業帶來一次重創和清洗,但歸根結底是對智能駕駛的一次糾偏。
4月16日,工信部組織召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工作推進會,就《關于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有關產品準入和軟件在線升級備案要求,聽取汽車生產企業落實情況及建議。
其中一份內部的會議紀要文件流出,國家部委對一些關于智能駕駛、OTA、汽車審查和整改方面的重視程度,有了新的要求和方向。
紀要一:裝備中心表示,不允許公測,千人團和萬人團,都要走公告。明確充分驗證,不能拿用戶去做測試。
下周三,會有相關國標的會議,討論關于事故事件上報的項目組會議,可以旁聽,會議通知已發給質量同事。
L2標準中會考慮和規定視同條件。L2不能用接管,接管是L3的用詞。
解讀:以往很多車企新的智駕版本參考的是手機的做法,先讓一批先鋒用戶報名,去測試和體驗功能和效果,并反饋問題和BUG,加速車企在智駕方面的能力和迭代。但以后可能這樣的測試就不會讓做了,除非是走類似于產品的公告申報,不能讓沒有經過大量驗證的智能駕駛功能,去讓用戶當小白鼠,從而引發一些安全事故和風險。
如果這項措施落地,那么車企的智駕水平和迭代能力將被延緩下來,原本可能一周、一個月就能迭代的智駕新版本,現在經過一通流程,時間線或將被拉長。最近相關的國標標準會上會,通過之后會交給車企去執行。
關于L2的規定,將會有新的要求,比如接管一詞將不能被使用,這就要求車企在開發布會和宣傳時,不能用“0接管”這樣的字眼,而汽車媒體在測評時,這方面的動作也將被限制。
紀要二:汽車審查處方面表示,規范宣傳,不要擴大宣傳,不要出現自動,自主,智駕,高階智駕,建議大家就用組合輔助駕駛。
批評只填參數,不進行驗證材料申報的申請,《通知》的一個目的是降低頻繁 OTA,做好版本的風險管理,驗證充分再上車。對頻繁OTA的企業,要重點審查。緊急OTA走召回,停產,走市場監管總局審批,通過后再 OTA。
是否能從技術層面去禁止駕駛員脫離,比如利用組合駕駛輔助的人臉ID識別,禁止座椅調節和平躺。
解讀:這部分內容對當下火熱的智駕做了嚴格的要求和限制,給智駕的發展戴上了緊箍咒,特別提到了規范宣傳,不能擴大智能輔助駕駛的邊界,甚至未來關于智駕、高階智駕等字眼可能也會不讓使用,以對消費者造成誤導,進而引發安全事故。
還有一個關鍵是加強了對OTA的限制,當下市場對OTA有一定的誤導,認為OTA次數越頻繁車企的技術能力越好,但其實OTA的背后,是產品軟件和功能的缺陷,按照汽車產品的規范,有缺陷的產品必須召回。
另外因為有OTA的存在,讓很多車企在宣傳時將現在沒有的功能告訴消費者,但很容易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特別是在行車安全方面的功能,容易被消費者誤認為有這樣的功能,極易造成安全事故。
對OTA上緊箍咒之后,車企自然就不太容易在OTA上去搞軍備競賽和惡性競爭,一定程度上延緩了一些新的未被驗證的功能大面積投入使用,這也是對消費者的生命和安全負責。
而關于駕駛輔助時對駕駛員監控方面,也會提出更高的要求,技術層面將通過人臉識別技術,禁止駕駛者脫離方向盤和視線,還將禁止駕駛輔助過程中,調節和放倒座椅,進而杜絕駕駛輔助時危險駕駛的情況。
其實就在幾天前,就有博主爆料,車企的端到端上車問題要延后了,汽車審批從嚴了,問界的新版本(大概率是乾坤智駕4.0),也被緊急叫停,包括FSD落地的事情,這些事情將在監管之下慢慢來。
至于為什么審核嚴格了,是因為部分車企為了拼智駕,頻繁將不穩定的版本推送給用戶,極易帶去安全風險,工信部索性就把政策收緊,16號的這個會也可以驗證這個爆料。
紀要三,關于公告審查共性問題,功能和定義,規范術語名詞。不能出現自動駕駛,自主駕駛;智駕(寬泛)智能駕駛,高階智駕。就寫(組合)輔助駕駛,按照自動化分級標準。
輔助駕駛盡量用中文全稱,使用英文應在第一次出現時有全稱說明。
禁用代客泊車,一鍵召喚,遠程遙控,不能確保駕駛員在環和運行過程中的安全,該類功能禁止申報。不受理這種產品,要確保駕駛員在環。不要出現脫手,脫眼的描述。脫手違反交通法,使用駕駛員運動脫離和視覺脫離代替。
不能用脫眼抑制脫手檢測,不能抑制和關閉。脫手的時間超過60秒,要有合理性說明。
當用戶無法及時響應駕輔系統發出的接管請求時,駕輔系統應執行最小風險策略,以保證車輛運行安全,這方面的懲罰措施要有。
LCC,NOA要有避碰測試,測試報告應包含測試人員、時間、地點、測試步驟、測試項目,測試結果。仿真度可行度評價密切關注監管動向,參與相關公開研究。新產品預留好充足的時間。
解讀:這部分內容明確討論了關于功能、定義和術語規范的事宜,車企在宣傳方面以后智駕、高階智駕的字眼可能就不能用了,應該嚴格按照自動化分級的標準。
另外關于一些無人監管的場景,比如代客泊車、一鍵召喚、遠程遙控等功能,只要駕駛員沒有在環監管和可能有不在環監管的功能將被禁用。強調了駕駛輔助過程中禁止脫手,這種監測不能被抑制和關閉,而且脫手時間不能超過1分鐘,一旦出現脫手超過一定時間限制,要有保證車輛安全運動的策略,比如降速、雙閃、靠邊停車等,而且這類情況還要懲罰駕駛者,比如禁止一段時間使用駕駛輔助功能。
關于LCC和NOA的避碰測試要更加嚴苛和規范,真實有效,不能用仿真測試代替,如果是仿真測試,需要有監管。
紀要四,關于整改項,對技術規范和測試報告進行排查,規范術語名詞。不能出現自動駕駛,自主駕駛;智駕(寬泛)智能駕駛,高階智駕。就寫(組合)輔助駕駛。禁用代客泊車,一鍵召喚,遠程遙控,用記憶泊車等代替。不要出現脫手,脫眼的描述。使用駕駛員運動脫離和視覺脫離代替。
解讀:這部分內容答題上是對此次會議的總結和整改,特別是專業術語,智駕名詞的應用,駕駛員不在環情況下的代客泊車、召回功能等將很快被限制。再次對脫手、脫眼的規范做了整改要求。
通篇看下來,在經歷過某米輿論事件之后,國家對智駕這兒重新重視了起來,可以說3條花季少女的性命,直接推動了智駕行業、領域規范發展,讓車企在做技術創新的時候,更加敬畏安全,敬畏生命。
后續的一系列影響想必也是巨大的,特別是即將到來的上海車展,行業內預計智駕將是各家車企非常重要的展示和傳播點,但在上海車展前夕的節骨眼上,工信部的這次會議,可以說從官方角度給智駕潑了一盆冷水,也讓各大車企在智能駕駛方面有了一個明確的規范和綱領。
到時候講不講智駕,怎么講智駕,哪些能說哪些不能說,如何克制,對所有車企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相當于戴著鐐銬跳舞。而且在輿論層面,肯定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和意見,有人說這阻礙了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有人說這是對生命的敬畏,觀點都對,角度不同而已,國家更多的是考慮安全和對社會的影響。
當然這個事兒,對于主打智駕的新勢力車企,影響更是巨大的,對華為、小鵬、理想、蔚來等新勢力車企來說,那些曾經進入到智駕第一梯隊的車企,少了一個輿論宣傳的亮點,進而回歸到汽車產品的本質,利好智駕能力不強,對智駕持謹慎態度的傳統車企。
責編:李思佳 編輯:何增榮
THE END
PAST · 往期回顧
“福耀系”誕生200億IPO,曹德旺要搶曾毓群的生意
商旗艦車芯片延期,英偉達的“王炸”讓誰更焦慮?
關稅漩渦中的汽車供應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