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凈利潤、毛利率“三降”,股價重挫,大華股份進入水逆期。
文/每日財報 林辛同
今年1月13日至3月18日,大華股份迎來久違的上漲行情,累計漲幅38.3%。此后,股價一路重挫,截至4月11日收盤價15.44元,累計下跌17.92%。
股價重挫的背后,則是公司營收、凈利與毛利率“三降”。3月29日公布的2024年度財報顯示,大華股份年度營收321.8億元,微幅下降0.12%;歸母凈利潤29.06億元,同比大跌60.53%;扣非凈利潤23.47億元,同比下降20.74%;毛利率38.84%,相較于2023年度的42.04%驟降3.2個百分點。
▲來源:大華股份2024年度財報
退出零跑、出售樂橙
對比財報后發現,大華股份2024年歸母凈利潤大跌的背后,是2023年非經常性損益高達44億元,其中出售零跑汽車股份所得便占了41.37億元。失去這個“大補丸”,2024年凈利大跌似乎并不意外。
問題在于,大華股份2024年扣非凈利潤下降20.74%、毛利率也下降3.2個百分點,兩項跌幅均明顯大于營收的下降0.12%。
▲來源:大華股份2024年度財報
分產品來看,智慧物聯產品及方案業務營收下降3.26%,軟件業務營收下降6.22%,創新業務營收上漲13.44%,其它業務上漲25.82%。其中,鑒于“其它業務”營收僅8.39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僅2.61%,營收達55.66億元、占比17.30%的創新業務可謂“全村人的希望”。
不過,創新業務的毛利率僅32.35%,在占公司營業收入或營業利潤10%以上的三項主力業務中墊底;營業成本上升18.01%,在三項主力業務中最高且遙遙領先于其它業務。粗略來看,創新業務毛利低而成本上升快,營收增長也不夠亮眼,“創新”屬性顯得有些薄弱。
▲來源:大華股份2024年度財報
▲來源:關于出售控股子公司股權的公告(大華股份,2025年3月4日)
在創新業務諸多板塊中,華橙網絡旗下樂橙品牌智能家居業務2023年度實現營收19.76億元,占創新業務營收(49.07億元)的比重達40.27%,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2025年3月4日,大華股份發布公告稱,擬將持有的控股子公司華橙網絡32.7321%股權轉讓給上海摯澄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同時,華橙網絡的另一股東寧波華煜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系公司員工持股的創新業務投資平臺),也將持有的華橙網絡18.1969%股權轉讓給上海摯澄。本次交易完成后,大華股份與寧波華煜均不再持有華橙網絡股權,后者也將不再納入上市公司合并報表范圍。
通過此次交易,大華股份再度獲得5.3億元,在主營業務營收、凈利下降的情勢下,這筆收益不失為一枚“中補丸”。但失去這項營收、利潤規模與增速均較好的業務,大華股份中長期的業績壓力恐將繼續加大,對于公司主張的智慧物聯主航道也是一大沖擊。
▲來源:大華股份2024年度財報
問題還在于,盡管短期業績承壓,但大華股份2024年度凈利潤仍有29.06億元、凈利率9.07%,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仍有27.10億元,而短期借款僅9.95億元,并未到需靠甩賣資產“補血”的地步。而從零跑汽車的先例來看,即使短期毛利率較低、成本上升,在智能家居、消費類安防整體向好的態勢下,華橙網絡的智能家居業務中長期仍有上升空間。
基于此,從零跑汽車到華橙網絡,甩賣尚屬優質業務的做法似乎與“后安防時代”業務轉型的目標背道而馳。一旦主營業務繼續承壓,又該靠誰“救命”?
追不上的海康威視,
破不了的“老二”困局
縱觀大華股份發展歷程,從傳統安防向智慧物聯轉型,再到智能家居、機器視覺與移動機器人、熱成像、汽車電子等創新業務,海康威視始終是其甩不掉卻追不上的競爭對手。
在全球安防行業知名媒體a&s《安全&自動化》公布的“2024年度全球安防50強”榜單中,海康威視位居榜首,大華股份則居于次席。
▲來源:海康威視2024年三季度財報
▲來源:大華股份2024年三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海康威視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49.91億元、扣非凈利潤81.51億元,大華股份則實現營收224.50億元、扣非凈利潤22.61億元,前者分別相當于后者的2.89倍、3.60倍。而按2025年4月10日計算,海康威視最新市值為2661.9億元,大華股份則為507.73億元,前者是后者的5.24倍。
▲來源:螢石網絡2024年三季度財報
作為老對手,大華股份與海康威視長期正面相爭,轉型步調也基本一致。但從同樣擁有公開數據的智能家居業務來看,海康威視旗下螢石網絡2024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39.63億元、扣非凈利潤3.68億元,原屬于大華股份的華橙網絡則實現營收16.58億元、扣非凈利潤1.16億元,前者分別是后者的2.39倍、3.17倍。相較于公司總體,差距雖有縮小,但幅度并不明顯。
此外,2024年度業績快報顯示,海康威視2024年度毛利率為44.76%,比大華股份的38.84%高出5.92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作為行業“老二”,大華股份的品牌溢價能力更弱;而作為民企,和背靠央企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的海康威視相比,在從事利潤更高的To G業務時也處于先天劣勢。
創新業務盈利難、出海增長緩慢
縱觀大華股份過去十多年的發展,“品類延伸”可謂首要關鍵詞。
在傳統安防行業各品類中,視頻監控占據約60%份額,其中前端攝像機(CCTV)又占視頻監控約40%份額。不過,與歐美、日韓等不同,中國攝像機廠商的規模普遍較小,規模冠絕安防行業的海康威視、大華兩巨頭則以后端硬盤錄像機(DVR)為主導。
為此,2011年,兩巨頭先是在DVR品類發動價格戰,迫使細分市場內其它廠商退出市場。而后,攝像機從模擬向網絡升級,對前后端適配提出更高要求,而傳統攝像機廠商由于視頻編解碼等核心技術積累較薄弱,而兩巨頭挾資金、技術、品牌、渠道等多重優勢再度發動價格戰,迅速在攝像機品類后發爭先。隨后,價格戰手段相繼在防盜報警、樓宇對講、一卡通、出入口控制、周界防范等品類復制,兩巨頭在安防行業的寡頭壟斷之勢迅速形成。
問題在于,安防行業增長已然見頂,而在機器視覺、機器人、熱成像、汽車電子等新市場,不僅各有深耕多年的隱形冠軍,更有華為等ICT巨頭虎視眈眈。面對全新的競爭環境,大華股份乃至海康威視要想繼續復制價格戰打法并非易事。
如今,出售華橙網絡后,大華股份旗下創新業務主要包括機器視覺與移動機器人、熱成像、汽車電子、智慧安檢、智慧消防和存儲介質等。不過,由于華橙網絡旗下智能家居業務昔日占大華股份創新業務營收的比重高達40.27%(2023年),失去這項業務后,創新業務占大華股份營收的比重預計將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AI大模型、RAG、Agent等火熱興起,大華股份也已展開布局。不過,這些品類的商業化進展較緩慢,包括巨靈人工智能平臺、星漢大模型在內,大華股份軟件業務2024年實現營收16.85億元,同比下降6.22%,占總營收的比重僅5.24%。
目前,大華股份創新業務、軟件業務的營收與利潤規模仍然較小,業績貢獻尚未釋放,距離成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仍然任重而道遠。
▲來源:大華股份2024年度財報
▲來源:海康威視2023年度財報
▲來源:海康威視2024半年度財報
此外,大華股份2024年度境外收入達162.94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達50.63%,同比增長6.31%,已成為公司的增長主力。相比之下,海康威視2023年度境外收入289.68億元,占比32.42%、增長10.25%;2024上半年境外收入141.80億元、占比34.41%、增長17.51%。亦即,大華股份出海更早、境外收入占比更高,但增長速度已落后于對手。
4月3日、7日,受美國新關稅政策沖擊,A股連續2日暴跌,大華股份累計下跌12.41%、其中包括4月7日遭遇10.02%跌停,跌幅遠大于海康威視的8.04%。在境外收入占比僅勉強過半的情勢下,跌幅之大充分反映投資者對大華股份主營業務前景的焦慮。倘若2025年度業績未能扭轉,資本市場的壓力恐將繼續增大。
丨每財網&每日財報聲明
本文基于公開資料撰寫,表達的信息或者意見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圖片素材來源于網絡侵刪。
內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電話:010-64607577
手機(微信):15650787695
投資者交流群:公號內留言微信號,由群主添加入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