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陳生梨的3歲女兒陳楊梅在昆明街頭失蹤。從此,他踏上了尋親的道路,開著一輛貼滿了尋人啟事的面包車,一面賣棉花糖,一面尋找女兒,19年來行程近100萬公里。近日陳生梨突然接到警方通知,女兒小楊梅找到了,她這些年來就生活在昆明,近期去上戶口時采集血樣,才確定了身份。陳生梨將在4月18日到昆明和女兒見面。19年的夢想就要實現,他卻忐忑不安,不知道女兒這些年來過得怎么樣,不知道女兒能不能回到自己身邊。
和妻子只隔幾米遠,女兒楊梅不見了
陳生梨是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人,二女兒陳楊梅出生在2003年5月。2006年,他和妻子帶著女兒到昆明打工,白天蹬三輪車,晚上把電視機和音響拉到廣場上擺露天卡拉OK攤。雖然每天從早忙到晚,在出租屋里打地鋪,但一家人其樂融融。
陳生梨清晰記得,女兒失蹤日期是2006年10月19日。那天晚上,他們夫妻和往常一樣,到昆明市官渡區新南站廣場擺攤,女兒在家里沒有人帶,所以一起跟著。當時廣場上人很多,小楊梅調皮,抱著陳生梨的脖子連親了幾口之后,去搖動放著電視機的三輪車。陳生梨怕她把電視機搖晃下來,就叫她去找媽媽。
當時他看見妻子就在人群外面,距離只有幾米遠。小楊梅跑開了,他以為孩子去妻子那里。過了十幾分鐘,妻子過來問他小楊梅在哪里,這時候他們才發現,女兒不見了。
從此,陳生梨就踏上了尋找女兒小楊梅的道路。
一路賣棉花糖尋找女兒,行程將近100萬公里
他們先去派出所報案,警方做了登記,但之后并沒有什么進展。
他們在昆明周圍瘋狂尋找了一兩年,沒有得到任何線索,于是慢慢擴大范圍,天南地北尋找女兒。到外面找一段時間,再回到昆明周圍找,這樣反復搜尋,除了新疆和西藏,其他地方幾乎全都去過。
出去找一段時間女兒,錢花光了就回家,攢一點錢再出去尋找。他四處奔波找女兒,家里就靠妻子支撐,她每天下了班出去賣氣球。他開壞了兩輛面包車,現在是第三輛,總里程差不多100萬公里。
他在尋女啟事中寫道:
姓名:陳楊梅
性別:女
出生日期:2003-5-25
失蹤日期:2006-10-19
失蹤地點: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新南站廣場
籍貫:貴州省納雍縣龍場鎮龍場村場壩腳組
特征:圓臉,大眼睛,雙眼皮眼睫毛很長,右邊太陽穴頭發下有一顆小黑痣
漫長的尋親讓他無法過上正常生活,他靠賣棉花糖籌集費用,另外他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孩子們喜歡吃棉花糖,也許小楊梅會來買,所以被人們稱為“棉花糖爸爸”。賣棉花糖收入不穩定,有時一天能賣一兩百塊,有時一天只能賣幾塊錢。為了省錢,他吃住都在車上。
在尋親過程中,陳生梨逐漸認識了很多孩子被拐的“難友”,抱團取暖,不僅尋找自己的女兒,還在車上帖滿了失蹤兒童的信息,他還做了很多公益,“只為了跟老天換回你。”
為了能讓更多人知道女兒楊梅的信息,他想盡辦法增加曝光度。他曾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告訴女兒:“19年日日夜夜都在尋找,盡量擠在所有鏡頭前,天南海北跑遍了中國,不怕別人嘲笑,只怕找不到你,一次次舉著你的信息,開壞了兩輛面包車,跑了近100萬公里,爸爸只是一個賣棉花糖的人,但從未放棄尋找你,有路費就出去找你,在外面就住在車上,不知道哪一天才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有人曾經問陳生梨,如果找到孩子,想對她說什么,陳生梨表示:“我想對她說,不是爸爸媽媽不要你,是壞人把你拐跑的。爸爸做的一切都不重要,能不能叫我父親也不重要,只想知道她過得好不好。”
找到了卻更加忐忑,會用后半生來彌補女兒
最近陳生梨出去尋找了一個多月,上周末才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他先接到貴州警方的電話,說女兒楊梅有消息了。19年的期盼突然成真,他非常激動,但是貴州警方又不了解具體情況。
今天回到家后,昆明警方給他打來電話,確認找到了楊梅。苦尋這么多年,原來女兒就在昆明。
陳生梨把自己的抖音賬號改為“尋女兒陳楊梅成功上岸”,希望“難友”跟他一起接好運,所有被拐的寶貝全部回家。
但警方透露的一些信息也讓他感到非常不安。陳生梨說,昆明警方告訴他,陳楊梅一直沒有戶口,最近其收養家庭帶她去上戶口,警方依據規定采了血,經DNA對比確認了她的真實身份。他說:“剛聽到警方通知女兒找到了,感到很開心,很激動,但當聽說女兒是因為去上戶口辦身份證,采取血樣之后才確定是自己的女兒,我心里特別難過,我女兒19年都沒有戶口,真的是不可想象。”
陳生梨說,他的大女兒已經大學畢業,如果楊梅沒有被人拐走,今年也該大學畢業了。如果楊梅這些年來一直沒有戶口,不知道能不能和正常孩子一樣上學讀書,“我不知道我女兒現在過的是什么樣的生活,有沒有上學,養家對她怎么樣,我什么都不知道。”
15日,昆明警方派人到貴州,向陳生梨介紹了陳楊梅的一些情況。他了解到,女兒這些年來過得很好,目前在昆明自己開店。
他準備17日啟程去昆明,18日在警方安排下與女兒楊梅見面。但他卻忐忑不安,“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說話都沒力氣。不知道女兒這些年來過得怎么樣,不知道見面后能不能融入。星期五只是去見一下,還不知道能做什么,也怕對女兒有影響。”陳生梨一直表示,找到女兒后,“如果她愿意跟我們住,我會用我的后半生來彌補她,如果不愿意跟我們住,我也尊重她的意見。”
紫牛新聞記者|宋世鋒
編輯|徐韶達
剪輯|張笑疾
主編|陳迪晨
圖片和視頻素材:受訪者提供
校對 潘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