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如今已成為不少上班族放松身心的熱門選擇,既有助于緩解身體疲勞,還能促進內啡肽釋放,加速血液循環。然而,對于特定的部分人群來說,推拿按摩并非“萬能鑰匙”,甚至暗藏一定的健康風險。
推拿按摩為什么能讓人放松、愉悅?
人們感到緊張、壓力大的原因一方面是來源于精神上,另一方面是軀體上的疼痛,還有精神和軀體共同作用下的疲憊感。推拿按摩能有效緩解軀體層面的問題。
簡單地說,推拿按摩主要是通過手法產生的機械刺激作用于人體組織,改善肌肉營養代謝,促進損傷組織修復,松解肌肉粘連、促進關節功能恢復,糾正骨錯縫、筋出槽,解除肌肉痙攣。同時,按摩還能夠促進炎癥介質分解、吸收,釋放內啡肽等天然止痛物質,激活副交感神經,抑制身體緊張反應,使人們感到放松和緩解壓力。
這些人群不適合推拿按摩
在享受推拿按摩帶來的舒緩放松時,千萬不能忽視其中的健康風險,尤其是這些人群需格外留心:
(一)存在各種感染性、化膿性疾病,有皮膚病、局部皮膚破損、嚴重出血傾向的患者,按摩可能加劇感染、影響傷口愈合。
(二)骨折、骨結核患者以及骨質疏松嚴重的群體,按摩易造成骨骼損傷。
(三)患有嚴重的心、腦、肝、腎、肺等臟器病癥的患者,不當按摩可能引發病情波動。
(四)處于過度疲勞、醉酒狀態下,身體機能失衡,按摩也可能適得其反。
(五)原因不明、未予明確診斷,并伴有疼痛、發熱、眩暈等癥狀,此時按摩會掩蓋病情,延誤診斷。
(六)處于經期、妊娠期間的女性要避免腰腹部按摩。
這些部位別瞎按摩
除了上述特定人群以外,以下這些身體部位的按摩,對于健康人群來說也存在風險:
1.頸動脈竇及頸部頸動脈走行區域(位于頸部中線左右三指寬的位置):過度按壓可能引發心動過緩甚至心臟驟停。
2.寰樞椎區域(第一頸椎寰椎和第二頸椎樞椎之間連結的總稱):暴力扭轉可能導致椎動脈夾層或脊髓損傷。
此外,醫生提醒,部分人群在推拿按摩后,會出現局部瘀青,這有可能是操作者手法過猛或刺激量過大導致的,也可能是被按摩人自身有血小板減少癥、過敏性紫癜等出血傾向性疾病,還有可能是被按摩者服用了抗凝藥物。
首次按摩者在12-24小時后,有可能會出現局部反應——主要表現為皮膚疼痛,少數情況表現為局部酸痛,一般2-3天即可自行消失,若反應強烈或持續時間過長需及時就醫。
按摩手法怎么選?
推拿按摩治療的社會需求很大,也有獨特療效,但是有一定風險,并不適用于所有人群,建議優先選擇正規醫療機構,并充分和醫師溝通,聽取醫師的建議。
較為常用的幾種按摩手法中,瑞典式按摩適用于壓力大、長期久坐的上班族來緩解肌肉僵硬和疲勞。泰式按摩適用于關節活動受限者來緩解亞健康狀態的疲勞感。而穴位按摩適用于頸肩腰腿疼痛、偏頭痛及內科疾病的治療。
身體不舒服處在發作期時,一周推薦按摩2-3次;癥狀緩解后,一周推薦按摩1-2次,或每兩周1次。每次15-20分鐘最佳,這個時長可以有效激活能讓人放松的副交感神經。
來源:新華網·寶藏青年工作室、新華網江蘇頻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