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白宮網站發布的一則公告再次將中美貿易戰推向了風口浪尖。公告中提到,“由于中國的報復行動,中國輸往美國的商品現面臨最高達245%的關稅。”
這一數字不僅令人震驚,也引發了諸多疑問:不是說好的145%嗎?怎么突然變成了245%?難道美國真的又加了100%的關稅?
從145%到245%,關稅數字游戲的背后
實際上,最高245%的關稅并不是新近出現的說法。早在4月12日,《紐約時報》就曾報道過,由于貿易規則的不斷變化,在某些特定情況下,關稅會疊加計算。
比如,來自中國的注射器和針頭等醫療用品,在加上針對這些產品的額外100%關稅后,總稅率可以達到245%。
這意味著所謂的“新增100%關稅”實際上是基于之前已有的基礎之上的一種累加效果,并非特朗普政府近期新增的舉措。
特朗普政府在處理關稅問題上的手法可謂是一波三折。每當他決定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時,總是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試圖以此顯示自己的強硬態度。
然而,當涉及到關稅減免或豁免時,卻顯得異常低調,甚至不愿意公開確認。例如,上周五美國對包括手機、電腦在內的電子產品實施了“對等關稅”的豁免措施,但并未明確說明這是否適用于中國產同類產品。
這種前后不一的做法,恰恰反映了特朗普在貿易戰中的真實心態——既想展示強硬,又不想承擔過多責任。
盡管表面上看,245%的關稅似乎是一個天文數字,但實際上它只適用于極少數特定商品。對于大多數中國出口至美國的產品而言,實際面臨的關稅率并沒有那么高。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隨著貿易戰的持續升級,中美兩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考驗。
對于美國來說,提高關稅雖然短期內可能有助于保護本國的部分產業,但從長遠來看,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以農業為例,由于失去了中國市場,大量農產品滯銷,導致許多農民陷入困境。同時,制造業方面,想要將生產線從中國遷回美國并非易事,不僅需要巨額投資,還需要克服技術和人力資源方面的重重障礙。
相比之下,中國在面對外部壓力時展現出了較強的適應能力。通過積極開拓其他國際市場以及加強國內市場的開發,中國正在逐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盡管美國對中國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但中國依然在5G通信、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顯示出了強大的自主創新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貿易戰的深入發展,特朗普政府內部也開始出現分歧。一方面,他們希望通過加大關稅力度來迫使中國做出讓步;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考慮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在這種背景下,特朗普政府的態度變得越來越搖擺不定,有時甚至給人以“色厲內荏”的感覺。
事實上,在當前全球經濟高度一體化的大環境下,任何試圖徹底切斷國與國之間經濟聯系的做法都注定難以成功。特別是像中美這樣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彼此之間的相互依存度極高。因此,即便特朗普政府再如何揮舞關稅大棒,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實。
綜上所述,盡管特朗普政府在關稅問題上表現出極大的不確定性和多變性,但這并不意味著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將永遠持續下去。相反,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都有必要重新審視各自的立場,尋找一條能夠實現共贏的道路。
而對于美國開出最高245%的天價關稅,在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具體稅率的數字,你可以問問美方。中方已多次闡明在關稅問題上的嚴正立場,這場關稅戰是美方發起的,中方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是為了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和國際公平正義,完全合理合法。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中方不愿打,但也絕不怕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