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有千鐘粟,更有“黃金屋”。繼2024年被寫入政府報告后大火的“低空經濟”,2025年“深海科技”被首次寫入報告。
有了官方指示,各省紛紛開始布局。福建,作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近日公布了2024年度全省“揭榜掛帥”重大專項唯一涉海項目,而此項目的負責人,正是福建理工大學智慧海洋與工程研究院的副院長董帝渤。
隨著海洋經濟的迅猛發展,海上交通的繁忙程度不斷攀升。每年的開漁期,沿海航行的漁船數量急劇增加,海上船舶航行事故頻發。正因如此,福建理工大學聯合上海交通大學等省內外智慧海洋優勢力量,重點攻克船舶智能避碰預警模型、海上船舶氣象服務、海上航行風險評估、船舶智控大模型等關鍵技術,研發全國產化的智能航運“云服務”算法庫與船岸交互系列終端并實施產業化應用,為福建省的海洋經濟發展注入科技動力。
為什么福建省將如此重要的項目交給了福建理工大學呢?當然是因為實力!
福建理工近年來的學科實力提升飛速,根據ESI最新數據顯示,全球進入ESI前1%的機構9902所,福建理工排名4069位。而工程學在學科排名中也進入全球前1%。
因對“海上福建”海洋經濟發展的方向服務,福建理工面向“大海洋”這個新興領域,于2023年8月成立了“智慧海洋科學技術學院”,錨定“大海工”學科方向。
要知道海洋機器人專業全國開設的高校并不多,因其主要作為軍事科考用途,所以原來只有研究“大國重器”的頂尖高校才開設。如今海洋機器人逐步向小型化、智能化、商用化演變,并成為智慧漁業、水下娛樂、智慧港口、執法安防、生態環保、測繪測量、水利水電等江、河、湖、庫、海涉水領域剛需設備,所以該專業人才需求也日趨增大。而福建理工大學因為工科優勢成為了福建發展“深海科技”的“排頭兵”。
在人才培養方面,來自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計算機、海洋測繪、水聲工程、電子信息等學科,獲批福建省首個“智慧海洋技術”本科專業,2024年新增福建省首個“海洋機器人”本科專業,逐步構建具有學科交叉、理工融合特色,本、碩、博貫通的三級人才培養體系。
2024年,福建省水產品總產量、產值均居全國前列,海水種業規模穩居全國第一,累計投建深遠海養殖平臺占全國總數45%。“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深化發展,132條航線通達46個國家145個港口,海上“朋友圈”不斷擴大。
高處謀就,低處落子。壯大海洋經濟的關鍵在科技。
正因如此,福建省將此重擔交給了福建理工大學。“深海科技”的風口剛剛開啟,關注福建理工大學,此時入局正當時!
關注“高考志愿說”,獲取更多關于大學的原創解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