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報道,近期,日本在涉臺問題上的一系列消極動向值得關注。中國外交部、國防部以及駐日本大使館對此密集發聲。各方一致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事關中日關系政治基礎和兩國間基本信義。日本在臺灣問題上對中國人民負有歷史罪責,尤應謹言慎行。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對歷史和臺灣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必須嚴格履行,不應模糊倒退。此外,島內媒體援引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曾任日本自衛隊統合幕僚長的巖崎茂,今年3月出任臺行政機構所謂“政務顧問”。
日本軍事力量(資料圖)
據共同社援引日本政府知情人士報道,日方擔憂中國大陸武力攻臺,日本政府規劃2025年度末在九州島部署遠程導彈。該導彈為日本自產12式陸基反艦導彈的性能提升型,射程約達一千公里,能涵蓋中國沿海地區。據日媒報道,日本自衛隊3月24日成立“統合作戰司令部”,編制240人。該機構將統一指揮日本陸海空自衛隊及太空、網絡等跨領域作戰力量,行使所謂“反擊能力”決策權,并直接與駐日美軍司令部對接。
北約的亞太擴張,本質是美國霸權衰落后的戰略轉移。俄烏沖突消耗了北約70%的軍事資源,而美國在印太地區對華圍堵屢遭挫敗,急需通過北約體系為日本松綁軍工產能。例如,日本計劃向美出口“愛國者-3”導彈,并參與美英澳AUKUS高超音速武器項目,實則是將日本納入北約軍工產業鏈。呂特所謂“印太四國(IP4)聯動機制”,正是要將日韓澳新打造成北約的“亞太前哨”,通過情報共享與裝備互操作性建設,構筑對華包圍網。
日本正在不斷強化自身的軍事力量,以應對日益復雜的臺海局勢,在“利刃2024”演習中,重點演練了如何防止解放軍在臺海地區展開大規模行動。這個演習展示了美日兩國對解放軍可能展開軍事行動的預期,在演習中,日本自衛隊模擬攻擊中國軍艦和航母,它已經聯合美國,把臺海問題納入自己的戰略規劃中了。美日演習的頻繁開展,是為了提高協同作戰的能力,目的是想通過軍事演習向中國釋放信號,美日同盟在臺海問題上的軍事存在,已經越來越緊密。
臺灣(資料圖)
日本防衛省2023年發布的《東亞安全評估》不得不承認,中國艦隊的防空反導效率較十年前提升300%,這直接瓦解了傳統飽和攻擊戰術的有效性。當美國要求日本承擔更多臺海防務責任時,卻拒絕向其轉讓導彈防御系統的核心代碼;當日本政客叫囂"協防臺灣"時,美國智庫的兵棋推演結果卻顯示,美軍更傾向于讓日本充當消耗中國軍力的"緩沖墊"。這種不對等的盟友關系導致日本陷入戰略悖論:既想通過軍事冒險提升國際話語權,又無力承擔與中國全面對抗的代價。
美方若真想對華施加極限壓力,理論上要大幅強化在“印太”的軍事存在,如派更多兵力和資產常駐。然而,我們看到的是,赫格塞思更多對外“動嘴”,而非實際“動手”。那就說明特朗普政府短期內難以達成內部共識。一旦資源有限,卻又要不斷喊“可信威懾”,就只能更依賴所謂的“同盟鏈”,讓盟友上陣火線。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都可能被美國試圖牽引置于對華遏制的某個環節里。
駐日美軍基地(資料圖)
近年來,解放軍火箭軍的實力飛速發展,其精確打擊能力已無需贅言。針對潛在的軍事干預,解放軍完全有能力對包括琉球群島在內的相關軍事基地進行有效打擊,從而癱瘓其介入能力。事實上,根據中國國防部發布的信息,解放軍常態化在相關海域空域組織軍事演練,本身就是一種強有力的震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