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路牌一立起來,感覺整個村子的氣質都不一樣了!”沁陽市西向鎮解住村的王大爺不禁贊嘆。
4月16日,在西向鎮解住村,新安裝的路牌成為鄉村的新景觀。“玉泉大街”“望水路”等一批富含鄉村特色和歷史底蘊的地名,也讓鄉村道路“有看頭、有說道、有講究”。
“鄉村道路命名,村‘兩委’和鄉親們有絕對的話語權。”據解住村支部書記王九元介紹,為做好“鄉村著名行動”道路命名工作,解住村專門成立道路命名工作小組,邀請村文化藝術苑文化學者加入,通過村歷史文化的挖掘,擬定道路命名初稿,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廣泛征集民意,確定最終道路命名方案。一套流程下來,村內七條道路順利有了官名,獲得“官方認證”。
自“鄉村著名行動”開展以來,西向鎮通過深入挖掘村街歷史文化、村街特色,把那些承載鄉村記憶、體現鄉村特色的元素通過道路命名保留下來。
在北魯村,依托許衡故居打造的許衡文化命名了“許衡大街”“衡苑路”,因少數民族聚居“回漢一家親”命名“同心路”;在皇府村,因鄉村特色產業懷府貢菊命名了“御菊路”“皇香街”“菊瑞街”;在水黃頭村,因聞名遠近的沁北豫劇團“戲曲之鄉”文化特色,命名了“百花路”“梅花路”“青衣路”“文藝大街”;在魏村,因“英雄之鄉”紅色文化命名了“英雄路”……一批批融合地理特征、歷史傳統和時代精神,獨具鄉村文化特色,彰顯鄉村文化底蘊的鄉村道路命名應運而生,為鄉村發展迸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西向鎮采取試點示范帶動、分批分區推進的模式,截至目前,全鎮完成18個村街108條道路的命名工作,剩余9個村也將于今年年底命名結束。
“通過鄉村著名行動,為地名尋根知來路,為鄉村著名向未來,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深化鄉村地名文化特色,支持鼓勵鄉村產業品牌塑造融入地名元素,培育打造一批‘鄉字號’‘土字號’品牌,助鄉村亮名,促鄉村知名。”西向鎮黨委書記李云峰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