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先輩們建立了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解決發展問題,為共建國家提供新經濟發展引擎,增強發展能力,改善民生,為全球發展和現代化進程貢獻力量。
“一帶一路”這一課題在高中歷史、地理以及政治課程中均有涵蓋,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會接觸到這一主題在不同學科中的探討。基于此,黃河實驗學校組織了這次三師課堂,旨在提升學生跨學科綜合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能力,對于新高考模式下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評價具有積極意義。
接下來,讓我們一同深入探討這堂精彩的課程。
歷史檔案——絲路興衰的密碼
歷史教師黃金帝老師介紹從小河文明到樓蘭古城的歷程,并提供歷史材料,引導學生探究樓蘭城興盛的原因和商貿繁榮的表現。展示《絲路地形疊加圖》,分析樓蘭古城消失的原因(氣候變遷+貿易轉移)。情境設問:若你是漢代商人,會選擇哪條路線?
地理實證——當代“一帶一路”的含義和提出的背景
地理教師孫彩云老師從分析樓蘭古城消失的原因入手,以地理視角審視當代“一帶一路”建設。教師簡要介紹了“一帶一路”的提出,線路,建設框架。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從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與我國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資源條件、歷史文化、國家意愿等角度分析“一帶一路”的背景。
政治思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政治教師孔月老師以“一帶一路”第三屆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導引,引導學生觀看視頻,結合課本知識與學案思考并分小組討論“一帶一路”十年成就體現出我國哪些外交主張?小組代表上黑板繪制新時代我國外交主張思維導圖。
在三師課堂上,學生們積極踴躍地參與討論并回答問題,有效地提升了他們的跨學科思維能力。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探討,不僅展示了中華文明的智慧,也體現了我國在發展與創新方面的自信,從而圓滿地達成了課程的教學目標。通過本次課堂活動,學生們不僅增強了跨學科思維能力,還深刻認識到青年與國家命運的緊密聯系,他們應成為時代的先鋒,積極傳播中國故事,勇敢面對并回應時代的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