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僅80余天,就向全世界揮舞起關稅“大棒”,也加重對華施壓,而中方采取了必要的反制措施。目前,外界對貿易戰加速升級、中美“脫鉤”的擔憂加劇。對此,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斌接受了《國際金融報》的采訪,他認為,特朗普第二任期政策的核心邏輯已與第一任期時完全不同,對中國構成的挑戰也更為嚴峻。面對這一局面,中國需要快速、果斷地出臺系統性應對方案。
01
美政策調整窗口或在明年二季度
幾十年來,特朗普一直主張使用關稅來促進美國經濟。他在擔任美國總統的第一任期內開打對華貿易戰,第二任期后行動方向不變。
許斌認為,同樣都是利用關稅“武器”,但特朗普的“2.0版本”與“1.0版本”已大為不同。“升級版”的特朗普開啟了全方位沖擊。
“他不再是為了連任而打貿易戰的商人,而是希望開創一個可以影響美國下一代的政治時代。這一目標使得特朗普的行動更為激進。他的關稅政策,不是為談判贏得籌碼,而是要徹底改變全球貿易秩序,其本質是爭奪全球新主導權。”
許斌預計,盡管特朗普不太可能再次連任,但他希望打造“特朗普時代”,這使其行為更具系統性和長期性。目前,特朗普的最大制約來自美國民意,尤其是將在2026年進行的美國中期選舉。因此,預計特朗普的政策調整窗口可能出現在2026年4月至5月之間。
“在這之前,中國無法指望美方自我調節。”許斌指出,對于中國而言,當前的博弈已經不再是“打打談談”,而是全方位戰略競爭。
02
以“雙轉型”構建中國新增長基礎
相比2018年中美貿易戰,許斌認為,特朗普政府開啟新一輪關稅政策,對中國形成了全面、系統的戰略打壓,性質和烈度遠超以往。
在特朗普關稅政策影響下,中國的出口空間面臨收緊。面對現實,許斌坦言,外向型出口紅利已難再依賴。在高關稅背景下,許多出口美國的中國企業將不得不“暫時告別”美國市場。
許斌指出,目前中國沒有更多回旋余地。有聲音認為中國是否反應過度,但如果低估這次沖擊,付出的代價會更大。
在這場全方位的經濟博弈中,中國如何穩住基本盤、化被動為主動,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許斌認為,必須要直面這次沖擊,用“壯士斷腕”的手段迅速推出大力度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政策。
許斌還提出,要化特朗普的關稅沖擊為動力,深挖中國國內的經濟發展潛力。對此,中國必須堅定推進“雙轉型”:一方面在供給側從資源依賴向效率驅動轉變,另一方面在需求側從投資拉動向消費驅動轉型。
“效率提高靠兩條腿走路:科技進步和制度改革。”他指出,中國擁有雄厚的科研能力,科技層面大有可為,制度層面還需更大力度改革,要充分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而在需求側,許斌認為應把發展重點由過度依賴房地產與基建投資,轉向提升居民消費能力。“現在房地產已過剩,基建效益遞減,再依靠傳統投資已難以為繼。真正要讓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的主力,必須讓老百姓‘敢消費、有能力消費’”。
許斌建議,應通過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讓消費真正接力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支柱。
談到中國經濟中長期潛力的釋放,許斌也特別強調了“人力資本”的重要性。他指出,提升教育和健康水平,不僅能增強社會穩定性和人民福祉,更能在宏觀經濟上帶來短期拉動與長期驅動力的“雙贏”。
“現在最需要的是強烈的信號,提振市場和民眾信心。中國政府要通過實際行動表明:我們有決心,也有能力穩住局面,要向國內外宣示中國靠自己走市場化的改革和多邊主義的開放道路。”
03
對外關系應主動出擊
國際合作不是“選邊站隊”的零和博弈,而是基于國家利益的理性權衡。
許斌認為,在當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不斷演變的背景下,中國要在對外關系上主動出擊,應更加注重提升制度確定性、深化區域合作、強化全球公共產品提供者的角色,以爭取更多國家的理解與合作。
“我們要讓世界的其他國家真正意識到:在這個關鍵時間點,與中國合作,盡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它們與美國的關系,但這種平衡在整體上對它們也是有利的,中國是一個可以長期合作的穩定力量。”許斌強調,在全球正經歷新一輪地緣政治重塑的背景下,如何贏得第三方國家的信任與傾斜,是中國在對美博弈之外的關鍵“加分項”,這將決定未來多邊合作的走向,也關系到中國在全球博弈中的戰略主動權。
中國正加快構建更具戰略主動性的對外經貿網絡。
3月30日,韓國、中國、日本三國在首爾舉行部長級會談,共同表示要加強自由貿易、加快全面三邊自貿協定談判;4月8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與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舉行視頻會談,雙方同意盡快啟動磋商,支持重啟中歐貿易救濟對話機制。
被問及與日韓、歐盟的合作前景,許斌認為,對歐盟、日韓的經貿突破,關鍵在于中國能否展示足夠的政治靈活性與戰略主動性。
04
全球化并未終結
保護主義情緒抬頭、美國揮舞關稅“大棒”令國際貿易體系承壓,外界對全球化倒退的擔憂日增,不過許斌仍持謹慎樂觀態度。
他指出,“全球化并未終結,而是走向了‘區域化’。尤其是以中國為核心的大區,與以美國為核心的大區的并存。中國應以開放的姿態主導區域合作,重塑自己的全球形象和話語體系。”
許斌指出,中國正逐步構建自身主導的區域合作網絡,包括深化與東盟、RCEP成員、日韓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多邊互聯互通機制。在他看來,這一發展方向正呼應了國家倡導的“開放的區域主義”理念。
“經濟全球化的本質并沒有改變,生意還在做,供應鏈依然緊密?!痹S斌強調,全球產業鏈是一個復雜系統,不是可以被輕易切斷或重建的?!爸袊墓湜]有被替代,也根本無法被替代。任何企圖將整個產業體系搬離中國的想法,都是對常識和人性的違背,注定要失敗”。
在談到特朗普政府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時,許斌認為,這種以“破壞”為主導的政治力量不會持續太久。“特朗普不是建設者,而是破壞者。他代表的這股政治力量可能會比想象中更快地退出歷史舞臺——4年之內結束也未必不可能”。
許斌特別提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終身榮譽教授吳敬璉談未來發展的一句話,“波折是反復出現的,但否定之否定往往是一個螺旋式上升,從大趨勢來看,我認為人類的理想還是會占上風。”這句話對此刻同樣適用。
點擊封面即可購買
《國際貿易(第二版) 》
I S BN 978-7-301-34735-5
許斌 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