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曳?
編輯|路子甲
當你在抖音、快手東拼西湊追完一部短劇后,打開社交平臺后就會發現大數據已經準備了“短劇投資,xxx元開啟財富之路,一次投資,循環買劇,永久收益”的帖子。
外面的人都想往短劇行業鉆,畢竟,這個行業號稱“單日流水破百萬,每月進帳4個小目標”。而在“年輕人月薪跌回3000”和“短劇演員日薪3萬”的標題同時沖上熱搜時,任何一個投資項目加上“短劇”兩個字,聽起來都靠譜不少。
不少人在社交平臺的評論區詢問“怎么做,帶帶我”,生怕錯過這轉瞬即逝的時代風口。
但比 投資者嗅覺更靈敏的是殺豬盤。這些 “屠夫”們精準拿捏了受害者的心理:熱門的短劇項目只是外殼,“一本萬利”的暴富幻想是鉤子,本質上卻是百試百靈的龐氏騙局。
推廣到傳銷:
資金盤不會崩在自己手里
深夜1點半,胡婧東拼西湊看完最新的大熱短劇,沒想到結尾部分還是要付費。她咬咬牙從短視頻平臺退出,準備刷一刷小紅書睡覺。
沒想到剛刷新首頁,就出現一條“短劇投資,一次投資,循環買劇,永久收益”的帖子。
這是元點短劇最新推出的“短劇推廣項目”,花6元成為App會員可享受免費看劇和短劇版權投資權益;再花200元購買一部短劇版權,每天可以獲得該短劇0.5%-2%的收益。
元點app首頁
反正自己也愛看短劇,專門充一部短劇也得五六十,這項目可劃算多了。胡婧趕緊在評論區扣“1”。
博主立馬把她拉進小紅書群,給她一個鏈接讓她輸入邀請碼下載元點短劇App。博主告訴胡婧,元點短劇App現在還是個新平臺,越早加入收益越快;投資越多收益越多,還曬出了自己的消費充值和每日進賬流水。
元點App安裝流程
本著先試試水的心態,胡婧充了6塊錢會員,花200元買了一部短劇版權。
博主即胡婧推薦人把她拉進一個叫“元點短視頻推廣-星火燎原Team”的微信群。群里每個人的頭像都是海馬體公式照,不知道的還以為進了哪個大廠高管群。每個人的名字都是金、(銀、銅)元寶+推薦人+地區+本人名字。
推廣微信群
金銀銅元寶是元點短劇的晉升機制。宣傳資料介紹,投資者推薦的用戶購買版權后,投資者可以獲取直推用戶收益的10%和間推用戶收益的5%。成為最高等級的團隊用戶后,月入十萬不在話下。
短劇的宣傳推廣海報
胡婧本意只想能免費看劇,月入十萬對她來說太遙遠了,她不敢去奢望。
可沒想到花200元買下的短劇版權竟然真給她帶來了收益,從幾分到幾毛、1元,再到2、3元,最高還得過5元。果真如群名星火燎原一樣,這小小的收益燎起了胡婧賺錢的欲望,
她每天早晨一睜眼就是打開元點短劇App看后臺收益,也更關注星火燎原群里的信息。不少人在群里發自己的后臺收益,有幾十的,幾百的,還有好幾個金元寶日進流水一千多。
做短劇竟然真能發財,胡婧還是有點半信半疑。正巧她的推薦人過來私聊她了解情況,問最近的進賬流水。
“短劇現在是時代風口,你抓住這陣風哪怕就猛賺幾個月,也抵得上你好幾年的工資”,推薦人的話徹底把胡婧心底的小火苗點燃:我們這批吃盡了“時代黑利”的九零后,這輩子還能再遇到幾個風口。
她狠狠心又花了一千多買了幾部覺得還不錯的短劇版權,可收益依舊平均在1元出頭。
后臺收益
“光買短劇版權可不夠,你還得去社交平臺發帖吸引新用戶。新用戶用你的推薦碼下載App花錢后,你就能得到相應提成。”推薦人鼓勵胡婧去小紅書發帖,說小紅書上都是會花錢的精準客戶。
胡婧按照推薦人的指示去做,果然吸引了兩三個用戶。每一個用戶花200元買下一部短劇版權后,她就能進賬20元。
這突如其來的收益激勵了胡婧,拉用戶可比坐等版權收益賺多了。她開始集中精力拉新,每天花費比上班還多的時間去發帖子,回復網友詢問,推薦網友下載App。
但大部分網友是看熱鬧,有時候回復了十幾個人,下載并充值的也沒有一個,三四天有個直推用戶充值已經算不錯的,付出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正值315打假,央視點名了元點短劇,App也突然打不開了,可胡婧賺的錢還沒有提出來。
這時候,胡婧已經大概了解這個“短劇推廣”項目是個怎么回事:版權投資只是個幌子,真正的收益還是在于拉人頭。
胡婧現在已經退了群,只能寄希望于 4月份軟件能重新啟動,她好繼續免費看劇。
推廣到投資,
殺豬盤上演了一場暴富爽劇
反觀李磊婷可沒有胡婧這么幸運,她被推薦人拉入另一個天天短劇項目微信群后,群主極力邀請李磊婷介紹自己并展示充值數額。
天天短劇首頁
“李磊婷,寶媽,充值500元。”
話音一落,群友熱烈給她回應,說她眼光真好,這個App公司之前是做橫屏的,拍過幾個院線電影,拍短劇就是做福利帶大家發財,現在上車穩吃肉。
短劇推廣交流群
短劇推廣群里,群主都會每天都會組織群友聊天,分享今日收益、賺錢心得等。李磊婷初來乍到只敢潛水,偶爾發幾個表情包。殊不知,這每晚的夜聊就是在篩選“殺豬對象”,發言的服從性高的,都是后面待宰的重點對象。
管理員偶爾會發項目創始人即制片人在橫店拍短劇的照片,以及團隊上線的短劇流水,有些短劇單日充值就破百萬,一個月幾千萬都是基本操作。李磊婷看到這些截圖驚地咋舌,只知道拍短劇賺錢,沒想到竟然這么賺錢。
“2024年春節期間,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霸屏熱榜,該劇一共82集,網傳只拍了10天,投入8萬元,上線當日充值就超過了2000萬。”
群主把這條行業信息發到群里時,順帶還帶了一條自己公司上線短劇的收入情況,該短劇上前一個月充值也破2000萬。
“我們公司下一部短劇正在籌備中,想要投資的私聊我,僅限前10人。”
第二天早上起來,群聊里有7、8個群友發出自己的投資金額截圖,從3000-5萬不等。這些金額截圖刺激著李磊婷的神經,一股沖動驅使著她點開了群主的對話框。
群主看出了李磊婷想要投資賺錢的欲望,說可以給她墊資1000元先入股,一個月后給她分紅。李磊婷一個月后果真收到了2000元的分紅,這筆意外之財讓她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想法。
這次的投資肯定是靠譜的,李磊婷能在網上搜到這個App的背景——天天短劇,上市公司映宇宙集團有限公司旗下App,該公司在2018年于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業務涵蓋直播、相親、微短劇、社交四大板塊。
天天短劇App頁內顯示
群主甚至愿意為自己墊資入股,但殊不知這些墊的錢就是她之前零零散散充在App里的錢罷了。
團隊第二次籌拍短劇時,她直接了當地入股了6萬。
群主說她是第三個投資這部短劇的股東,哪怕后來的人入股10萬賺得都沒她多。群主當天還給她發了一份投資人合同,這下李磊婷心里是相當踏實了。
拍攝期間,全部投資人都去橫店里每人扮演了一個角色,李磊婷飾演的是女二號的小丫鬟,出鏡了還有一句臺詞。
這種和大熒幕一樣的邏輯,幕后大佬去過電影里打醬油過下戲癮,更加讓她對這個項目深信不疑。
李磊婷去橫店拍攝古裝劇
可等到短劇上線分紅時所有管理人員都沒了蹤影,她天天在群里@團隊給自己分紅,團隊都以該短劇還沒有盈利在拖時間。
李磊婷現在已經被踢出群聊,目前還在和短劇團隊扯皮。她和一起投資被騙的股東們拉了一個維權群,準備起訴映宇宙公司,沒想到該公司旗下根本沒有這個App。
回過神來的李磊婷意識到,這不就是最簡單的殺豬盤套路嗎。她這回終于用真金白銀體會到那句“不是你聰明到不會被騙,是適合你的劇本還在路上”。
每個時代的騙局都有類似之處
如果說短劇投資這一行全是騙局,這話有點偏頗,畢竟這兩年短劇確實火爆。
2023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到373.9億元,同比增長267.65%,2024年達到504億元,同比增長35%,預計2027年短劇市場規模超過1000億元。
但是每個行業都有二八定律,短劇這行更甚,10%的公司賺了行業90%的錢,剩下的團隊大部分都是虧本。
因為短劇雖然制作成本低,但是投流成本相當高,這是內行人人皆知的,但是很多外行人不清楚,只看到了低成本高回報。比如短劇的制作流程有研發、制作、發行宣傳、營銷等環節,研發制作成本可能只占總成本的千分之一,剩下的成本全部都要放到宣傳、營銷環節。
拿2024年大火的《八零后媽》來說,制作成本在8萬,但是后期的投流成本預估在6000-8000萬之間,實際利潤可能只有幾百萬。
這些投流成本屠夫們是絕對不會告知受害者的,他們只會說這部劇制作成本8萬,利潤8000萬,用巨大的數字鴻溝刺激投資人的大腦皮層,讓他們快速下決定,因為稍微慢一點投資人就要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老師正在群里給大家“上課”
短劇“殺豬”的這一套流程,其實破解起來并不難。
先用低門檻幾百元篩選出愛看短劇、認知偏差、有點小錢且想賺錢的用戶,這些用戶天然分布在20-60歲的女性群體中,而且也是受騙的高發區。
再通過每晚的夜聊揣摩用戶的經濟情況,篩選出愿意參與聊天,服從性高的對象單獨拉群,剔除“不認可項目,只想薅羊毛”的用戶。
待篩選完畢后,項目創始人還會和用戶們進行視頻聊天,平均一周三次提高用戶信任度,然后提出入股計劃。
群里的大部分網友以及橫店的演員都是為受騙者演的一出戲,更有甚者通過偽造公章、假合同、搭造虛假短劇播放平臺,讓受害者真假難辨。
受訪者提供的短劇投資合同
這一套流程通常會在一個月內全部完成,因為這些殺豬盤知道靠“短劇詐騙”是一錘子買賣,進度越慢目標群體越少,用戶在網上稍微搜一搜就能對齊信息差。所以他們下手一般快準狠,最多兩三個月就會卷錢跑路,而且詐騙的金額也不在少數,平均每人都在萬元以上。
待受騙對象反應過來,他們會以還沒回本、正在整改、投資要學會長期主義等一系列借口pua對方,好方便自己提桶跑路。有些團隊甚至換個名字舊戲重演,反正也都是網友,連自己住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
小紅書網友評論
截止目前,315打假、自媒體披露都無法撼動一些人的思維局限,推廣群還在源源不斷進新人,主動向群主咨詢推薦碼,如何下載,什么時候開國新項目。
元點App推廣新人群
也有不少受害者雖然知道短劇投資可能會被騙錢,但“沉沒成本”已經付出,只能不停地洗腦自己是幸運兒。
畢竟短劇行業這么賺錢,萬一呢?
他們被影視行業的泡沫迷了眼,帶著貪小便宜的心態入局,被“一本萬利”的暴富神話牽引,最終泡泡被戳破,錢包為自己的僥幸心理買了單。
不管是短劇推廣還是投資,都是最經典的“龐氏騙局”。騙子們用短時間內的高投資回報作為賣點,然后把后投資者的錢作為盈利付給前面投資的人,來誘騙更多的人上當。
e租寶,昌世茶,再到如今的短劇推廣投資,都是“龐氏騙局”的典型案例。只要稍微觀察就會發現,它們名頭一致,套路一致,就連受害人群都高度相似。
騙子們在空手套白狼,資金盤在拆東墻補西墻,這種 “龐氏騙局”一直都有下一個受害者。在這個過程中,全然無辜的人固然存在,但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是那個跑得最快的幸運兒。
注: 本文人物均為化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