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場史無前例的沙塵暴席卷大半個中國。筆者剛好出了趟門,長沙家中的廁所窗戶未關好,超強風力呼嘯而過,夾雜著灰塵,結果兩天下來,家里地上、家具上,到處都是肉眼可見的灰塵,擦拭拖地都搞好好久……
結果一查,這個不速之客,竟然還是個進口貨,來自遙遠的蒙古國。這場罕見的風沙,不僅席卷北方全境,更是罕見地深入到了華南地區,可見其威力之大、影響之廣,更想不到,蒙古國對我國的影響,竟是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這些年來,我國對于沙塵暴的侵襲,想了很多辦法,如防沙治沙、防護林等,去年還把新疆塔里木盆地給圈起來了,這個壯舉,堪稱壯舉,但可見我國治沙的努力。
但想不到,我們國內治沙治得好好的,本以為不會吃沙了。哪想到,蒙古國的荒漠化越來越嚴重,已成為沙塵暴的主要沙源地。結果,還是得時不時吃一回沙,這次沙塵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尤其近幾年來,采礦的無序擴張、畜牧業的過度發展,加上人口猛增,蒙古國近80%的國土面臨荒漠化,長此以往,蒙古國將沒法生存。
當然,為了生存發展,蒙古國雖說夾在中俄之間,卻并沒有想著“背靠大樹好乘涼”(大俄可能自顧不暇,尤其是其重點在歐洲,主要看中國),時不時作死,與咱們對著干。
近些年,蒙古還屢次與所謂“第三鄰國”眉來眼去,互動頻繁,近的如日本、韓國,遠的如美國,不知它安的什么心,難道“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也不懂嗎?
要知道,蒙古是個完完全全的內陸國,四面被中俄包圍,連個出海口都沒有。其實,既然自然條件都這樣了,那就老老實實仰仗兩個大國,吃碗飯得了。但這蒙古似乎并不安于現狀,甚至還有顆野心,想結交更多朋友,進一步拓展其生存空間。
可以說,這幾十年來,蒙古就一直在努力,不斷嘗試各種“第三鄰國”計劃。不過,這些努力似乎都無法奏效。因為啥?因為它的位置擺在那,處在兩大國的夾縫中,什么事都做不了,沒有出海口,火車汽車得經過他國,即使坐個飛機也得經過他國領空。
近幾年,隨著中美不斷交惡,蒙古又跳出來了,向美國暗送秋波,美國心領神會,兩國是一拍即合,甚至還起了相當高大上的名號——“戰略第三鄰國”。
殊不知,美國看上的是蒙古的稀土,順便挑撥一下中蒙關系,至于其他,蒙古還有什么利用價值?
問題是,你有稀土又怎樣?你挖出來,又怎么運出去?尤其是目前中國管控稀土,我為你為美國輸送稀土大開綠燈?做夢吧你!
你找大俄,它也不會同意嘛,為了這事,它得罪中國,它有病還差不多。
路運和海運,都需經過中俄兩國,那是絕對不會放行的。唯一的辦法,那就只有空運,但只要你承受得了昂貴的運費就行,問題是你運的還只是一堆未加工的石頭而已,你試試?
據說,前段時間,蒙古又出了個主意,不知是真是假,網傳蒙古拿400平方公里土地,想和我們做個交易,換大概我國54平方公里(一說38平方公里)的地。
400換54?如此巨好的買賣,誰不心動?
但一看蒙古想換的地方,我們就明白其想法了。它是想換蒙古和哈薩克斯坦相接的一塊地(中國阿爾泰山脈的奎屯山地區),其用意就是用這400平方公里的地換一個“第三鄰國”出口。
從地圖上看,看著好象蒙古與哈薩克斯坦是相接的,但其實兩國還相距38公里,不多不少,完全夠了。
至于為何當初獨立時,蒙古為何沒有與哈薩克斯坦接壤,這個是歷史問題,主要是蘇聯當時出于地緣政治考量進行人為干預的結果(拿土地進行置換成這樣的),也就是說故意為之,目的無非就是更好的控制,這應該也是一種智慧吧。
對于蒙古的這點小心思,我們難道看不明白?肯定是不可能同意的啦何況這也牽涉到中國西部的環境安全呢……
這事雖說沒有什么官方的說法,但大概率是真的,畢竟,蒙古一直以尋求“第三鄰國”的腳步從未停止過,這樣的事情不可能想不到。
要我說,你一內陸小國,還這么落后,就靠著身邊兩棵大樹乘點涼算了,大哥有吃有喝的,至少湯是少不了你的。但你要作死,還左右橫跳,那就有你受的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