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鐵皮石斛規范化種植技術
彭貴湖等
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是中國傳統名貴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一千多年前的道家醫學經典《道藏》將鐵皮石斛列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2020版《中國藥典》對鐵皮石斛單獨收載,以干燥莖入藥,味甘,微寒,益胃生津,滋陰清熱,主治熱病津傷,口干煩渴,胃陰不足,食少干嘔,病后虛熱不退,陰虛火旺,骨蒸勞熱,目暗不明,筋骨痿軟等癥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石斛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多糖、生物堿、氨基酸等,有增強機體免疫力及抗氧化、降血糖、抑制腫瘤等作用 。鐵皮石斛常附生于高山崖壁巖石或樹上,由于過度采挖,加上自然繁殖率低,其自然資源日漸枯竭,處于瀕臨滅絕的邊緣 。2021年鐵皮石斛及其石斛屬植物均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20世紀90年代以來,鐵皮石斛種苗繁育、無土栽培等關鍵技術問題逐一解決,實現了人工大面積栽培,變野生為家種,從而保障了鐵皮石斛產業可持續發展 。經過數十年社會各界和有關人士的共同努力,鐵皮石斛已成為中國南藥的主要品種,年產值達到數百億元以上 。
1 生長習性
鐵皮石斛適宜生長在溫暖、濕潤,空氣暢通和半陰半陽的環境,常生長在海拔600~1700 m山地環境和低海拔氣霧彌漫的叢林中,大多附生于樹干和巖石上,生長時間可達數十年。生長于樹干的鐵皮石斛,其根纏繞、穿插于樹干表面,吸收樹皮表面和空氣中的水分,依靠半腐狀態的厚樹皮提供營養。生長于巖石表面或石縫的鐵皮石斛,其根緊密地附著于巖石表面或嵌在石縫中,吸收石面腐殖土的營養和石面、空氣中的水分生長。
2 栽培技術
2.1 場地選擇
鐵皮石斛適宜種植在海拔600~1600 m,溫度22~30 ℃的區域。種植場地空氣應符合國家大氣環境質量二級標準。種植場地應具備水源,水質干凈,符合國家《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 5084—2021),pH值5.5~7.5為宜。種植場地地勢應平緩,便于搭棚和管理。場地不應建在地勢過于低洼的地帶,配備排水排澇設施,避免發生水災、泥石流、積水和通風不暢。
2.2 種植大棚設施條件
2.2.1 鋼架單體棚
單體棚適于在平坦、緩坡場地使用。棚高約3 m,棚寬約 6 m;棚長根據場地條件確定,一般長度為25~35 m。大棚包括棚架、內外雙層遮陽網、塑料薄膜、苗床、灌溉設施等。外遮陽網可為固定式,距離棚頂25~50 cm,遮光度約70%,便于大棚通風、降溫。內遮陽網為活動式,可人工收放,遮光度約50%。棚四周建排水溝。單體棚成本較低、使用壽命長,優先推薦使用。
2.2.2 連棟大棚
連棟大棚適于在較平、寬闊場地使用。棚高約 4.5 m,單拱寬約8 m,每棚3~4棟;棚長度根據場地條件確定,一般長度為 40~50 m。大棚包括棚架、內外雙層遮陽網、塑料薄膜、苗床、灌溉設施等。外遮陽網可為固定式,遮光度約70%;內遮陽網為活動式,可人工收放遮陽網,遮光度約50%。棚四周建排水溝。連棟大棚成本較高,但使用壽命長、通風降溫效果好。
2.2.3 灌溉設施
一般通過開挖水井,引入山泉水、河水等方式獲得灌溉水源。水質要保持干凈,不能用臟水澆苗。棚內需布設水管,安裝噴淋設施,可用修建水池自然產生的高度壓力差或水泵壓力澆水。
2.2.4 種植苗床
苗床一般采用角鐵、水泥磚、竹子、木棒等材料制作。苗床寬度約1.5 m,離地間隔高度40~60 cm。苗床間的操作道寬約50 cm,苗床距離棚邊約30 cm。
2.2.5 種植基質
鐵皮石斛是氣生根,其根系都是附生于樹干和巖石上,人工種植時,也只能采取仿野生的模式,用樹皮、碎石等無土基質栽培,不能種植在泥土里面。通常采用1~3 cm松樹皮作為種植基質。使用前用水洗掉樹皮里的泥沙,水池中浸泡5 d,換水加入殺菌劑浸泡5 d后,撈出樹皮放在硬地面,蓋上塑料薄膜,自然堆腐 20 d后使用。使用時將處理過的松樹皮均勻鋪于苗床上,大塊樹皮鋪于下面,小塊樹皮鋪于上面。樹皮厚度不宜太厚,一般為5~6 cm。
2.3 鐵皮石斛種苗
2.3.1 鐵皮石斛組培苗
鐵皮石斛組培苗是選擇優良鐵皮石斛種源,運用組織培養技術,在不破壞野生資源的前提下,規模化生產的種苗。用于人工種植的鐵皮石斛組培苗,植株高度4 cm以上,莖粗不小于0.15 cm,根3~4條,葉片3~4片為宜。
2.3.2 鐵皮石斛組培馴化苗
鐵皮石斛組培馴化苗是將組培苗在煉苗大棚煉苗馴化180 d后再移栽定植于種植大棚。通過煉苗馴化,植株逐步適應大棚的自然生長環境條件,植株葉片明顯變厚、顏色變深,莖桿變壯,根系更為粗壯,有效提高了組培苗移栽成活率。
2.4 種植方法
鐵皮石斛種植時間以每年春季2—4月最佳,8—10月次之。馴化苗可按要求直接定植于苗床。組培苗應將培養瓶放置于棚內苗床上,適當加強光照自然曬苗7~8 d后,再將苗取出洗干凈用多菌靈浸泡2~3 min,放于遮陰通風處約0.5 d,晾干植株基部及根系,定植于苗床。苗床寬約1.5 m,按12 cm×15 cm的行列距定植。按苗床面積計算,種植約55叢/m 2 。定植時既要將苗栽穩,又不要栽深。植株基部應外露,不能被基質蓋住;根須在基質里應盡量伸展壓緊,使苗立穩。
2.5 田間管理
2.5.1 水分管理
鐵皮石斛組培苗栽培,水分管理是關鍵。應依據不同季節、氣候變化、植株大小及老化程度、苗床干濕程度,調整澆水間隔次數、澆水量和澆水方式等,使基質“潤”有濕氣即可,避免造成水漬之害;在連續干旱、缺水、根系干燥的時候,應及時澆水,冬季和雨日較多季節,可少澆或不澆水。澆水上午為宜,中午、下午和棚內溫度較高時,切忌澆水,避免灼傷植株。澆水前應先仔細觀察棚內苗床水分干濕程度,較濕的苗床可少澆或不澆,較干部分可適當多澆,水分要盡量澆均勻,不能過干或過濕。
2.5.2 光照管理
鐵皮石斛喜陰,光照強度4000~9000 lux為宜,其植株生長勢強,莖稈粗壯,葉片肥厚,新生根較多。光照過弱時,莖稈節間長,較纖細,葉片較長而相對薄弱,葉色較深而無光澤。光照過強時,節間較短,葉片較小,且伸展角度小,有的葉片出現卷曲,生長受到抑制。同時,還應根據天氣、苗期、植株大小、強弱等,通過人工調節內遮陽網系統,合理調控光照。
2.5.3 施肥管理
施肥一般采用基肥和葉面肥相結合的方式。基肥可選用奧綠緩釋顆粒肥(N∶P∶K=14∶13∶13),于春季和秋季各施一次,其肥效一般可持續半年;馴化苗定植7 d,施1次花多多磷鉀葉面肥(N∶P∶K=9∶45∶15),7 d后再施1次,以促進植株發芽生根;植株旺盛生長期(3-10月),按使用濃度每7 d交替循環施用花多多高氮肥(N∶P∶K=30∶10∶10)和花多多平衡肥(N∶P∶K=20∶20∶20)。11月,停施高氮肥料,專施抗寒、促進根系發達的磷鉀肥,每 15 d 噴施 1 次磷酸二氫鉀,連續施用3次。
施肥應按照使用濃度和方法正確施肥,施肥的噴霧器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均要清洗。施肥時間在上午露水干后和下午涼快時進行,嚴禁在中午和烈日當空時施肥。采收前2個月應停止施肥。
2.5.4 病蟲害防治
鐵皮石斛栽培中,病蟲害防治是一項重要工作。病蟲害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無論是病害還是蟲害,日常要注意觀察,一經發現病蟲害癥狀,應及時采取防治措施,不能延誤。在用藥時,要對癥下藥,按照使用濃度和方法正確噴藥;每 7 d 用藥 1 次,連續用藥 2~3 次后,觀察效果后再正確處理。石斛采收前 2 個月禁止用藥。噴藥的噴霧器在使用前后均要清洗;噴藥時要戴上口罩,噴藥后要洗手。
2.5.4.1 根腐病
根腐病為真菌病害,主要由立枯絲核菌引起。該病主要危害肉質根并引發基部腐爛。發病初期根上出現淺褐色、水漬狀病斑,擴展后呈褐色腐爛,根一段一段腐爛至全根腐爛,再蔓延至植株的基部。由于根系、基部受害,輕時葉尖干枯,葉片黃綠,長勢差,重時全株死亡。高溫高濕季節、基質水分過多、基質使用不當,較易發生此病。
防治方法:適當控制水分、加強光照,加強棚內通風條件。及時清除病株,帶出棚外深埋;清理過病株的手不能觸摸其他健康植株。采用根病靈(別名福美雙)1500倍液灌根。
2.5.4.2 葉斑病
葉斑病主要由半知菌類真菌、尾孢類真菌引起。發病初期嫩葉上出現褐色小斑點,逐漸變為暗棕色或紫黑色,嚴重時擴展至整個葉片,直至全葉枯黃、脫落。
該病在高溫多濕,通風不良的條件下易發生。防治方法:適當控制水分、加強光照,加強棚內通風。用代森錳鋅或75%百菌清1000倍液7 d噴施1次,連續2~3次。
2.5.4.3 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由半知菌亞門、刺盤孢屬真菌引起。發病初期,葉上出現黃褐色稍凹陷小斑點,逐漸擴大為暗褐色圓形或橢圓形斑,葉尖端病斑可向下延伸造成葉片成段枯死,葉基病斑連成一片導致全葉迅速枯死。
該病在高溫多濕,通風不良的條件下易發生。防治方法:適當控制水分、加強光照,加強棚內通風。噴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7 d噴1次,連續2~3次。
2.5.4.4 軟腐病
軟腐病主要由胡蘿卜歐氏桿菌屬細菌引起。發病初期細菌侵入葉片或心葉產生水浸狀病斑,先淡褐色,后變褐色,漸次腐爛,導致全株軟化腐爛而死。高溫高濕、通風不良,施用氮肥過量時,較易發生此病。
防治方法:適當控制水分、加強光照,加強棚內通風。及時清除病株,帶出棚外深埋。用代森錳鋅1000倍液和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 4000 倍液混合噴施。
2.5.4.5 蝸牛、蛞蝓
蝸牛、蛞蝓主要以舔吸式口器危害幼嫩的葉和莖,均偏嗜含水量多、幼稚的部位。被危害植株形成不規則的缺刻和孔洞,爬過的地方有白色黏液帶。
防治方法:適當控制水分、加強光照。在種植場地周邊撒施生石灰,形成隔離帶。選用梅塔或嘧噠均勻撒施30~40粒/ m 2 。施藥時間以傍晚、凌晨、陰天為好,施藥后如遇雨要重施。
2.5.4.6 斜紋夜蛾、蝶蛾類
斜紋夜蛾、蝶蛾類主要以咀嚼式口器危害幼嫩的葉和莖。被危害的葉片成缺刻,新芽與幼莖被啃斷或啃成缺口。
防治方法:大棚四周安裝防蟲網,防止蛾類飛進棚內產卵。選用阿維菌素4000倍液、樂斯本1500倍液在傍晚混合噴施于葉面。少數發生時,可于晚上人工捕殺。
3 采收和初加工
3.1 采收
鐵皮石斛采收時間為每年的1—3月。種植一年的鐵皮石斛,第1次采收產量不高,可根據實際情況不采或少采。第2年進入豐產期,可進行正常采收。采收時要注意合理采收,否則將嚴重影響次年的產量。遵循“采大留小、采老留新”的方法,讓嫩莖繼續生長,沒有封頂的植株不能采收。鐵皮石斛種植后,可連續采收約6年,之后植株老化要重新翻栽。
3.2 初加工
3.2.1 鮮條加工
剔除病株,按2~3 kg/把進行捆扎,置于室內陰涼通風干燥處單層擺放。常溫下鮮條保存時間不宜超過30 d,零度低溫條件下保存時間不宜超過180 d。
3.2.2 干條加工
鮮條除雜清洗后宜在70 ℃以下,用蒸汽或微波進行干燥,將水分烘干至含水率≤12.0%。干品置于通風干燥處,防潮。
3.2.3 楓斗加工
鮮條切成7~10 cm的短段,低溫烘焙除去水分并軟化,采用稻草稈或牛皮紙膜加箍卷曲,50~60 ℃干燥至表面金黃色、含水率≤12.0%。
4 質量要求
4.1 感官要求
鮮條、干條和楓斗感官指標應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感官要求
4.2 理化指標
鮮條、干條和楓斗理化指標應符合中國藥典2020年版(第1部)表2的規定。
表2 理化指標
注:水分指標僅針對干燥莖和楓斗,鮮條不檢水分。
4.3 安全性指標
鮮條、干條和楓斗各項安全性標準應符合表3的規定。
表3 安全性指標
續表3
續表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