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職業教育圈里,有個名字曾經響當當,那就是藍翔技校的校長榮蘭祥。他從一個窮小子靠著自己的努力和眼光,把一所小破學校變成了全國聞名的職業教育招牌。
可誰能想到,這個曾經勵志的人物,后來卻親手把自己的三個女兒和原配妻子送進了監獄。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他最后竟然被妻子“反殺”,事業和名聲全砸了手里。
這一切到底是怎么發生的?一個教育家怎么就變成了家庭的毀滅者?而他的妻子又是怎么翻盤的?
榮蘭祥這人,1964年6月生在我國河南商丘虞城縣的一個窮鄉僻壤,家里條件差得不行,初中沒讀完就輟學了。
年輕時,他啥苦都吃過,在煤礦挖過煤,在工地搬過磚,日子過得緊巴巴。但他不甘心就這樣一輩子,腦子活泛,總想著闖出一條路。
80年代初,他跑去鄭州學了點油漆和沙發制作的手藝,算是有了一技之長。后來,他認識了孔素英,一個家境比他好點的姑娘。
孔素英的爹是退伍軍人,拿出500塊錢支持這對小夫妻創業。有了這點本錢,榮蘭祥帶著媳婦跑到山東濟南,租了幾間破教室,硬是搞起了“天橋職業技術培訓學校”,也就是藍翔技校的前身。
那時候條件差得要命,教室破得漏風,他們自己動手修,靠著勤快和腦子慢慢攢了點名氣。
到了1997年,我國軍隊改革,大批軍人轉業需要培訓,榮蘭祥瞅準機會,靠著岳父的關系接了些活兒,學校這才有了穩定收入。
改革開放后,城市化加速,工人需求猛漲,他趕緊把學校改名叫“藍翔技校”,開了挖掘機、汽修、廚藝這些實用課程。
憑著“挖掘機技術哪家強,我國山東找藍翔”這句廣告詞,藍翔火遍全國,從幾間破屋子變成了占地千畝的大基地,一度成了我國職業教育的一張名片。
事業起來了,榮蘭祥也賺得盆滿缽滿,但他這人卻變了味兒。早年陪他吃苦的孔素英,他開始看不上眼了,罵她是家常便飯,有時還動手打。
他還在外面找了情人,公然帶回家,絲毫不顧孔素英的感受。孔素英忍了又忍,終于受不了,多次提出離婚,可榮蘭祥就是不同意。
到了2014年,孔素英鐵了心要離,要求分財產,把145套房子低價轉手,還帶著家人搬進濟南的天倫花園小區,想用行動逼榮蘭祥就范。
這下可捅了馬蜂窩。榮蘭祥哪舍得放手這偌大的家產?他開始反擊,先是讓三個女兒上網造謠,說孔素英私吞財產、人品爛透,敗壞她的名聲。
接著,他告到法院,說孔素英非法處理夫妻共同財產。法庭上,他冷血得像個陌生人,完全不念舊情。
結果,孔素英被判了兩年三個月,三個女兒也因為幫他誹謗被罰。這一家子算是徹底撕破臉,孔素英進了監獄,心里卻憋著一口氣,覺得自己不能就這樣認輸。
2020年,孔素英刑滿出獄,可沒喘口氣,又因為之前的案子被加判了九個月。她硬挺了過來,出獄后立馬開了新聞發布會,手拿身份證公開控訴榮蘭祥。
她說了自己被家暴的遭遇,還爆料榮蘭祥轉移財產、養情人、操控司法的事,甚至向稅務局遞了證據,指控他多年偷稅漏稅。
這一番操作把輿論炸開了鍋,大家一邊倒地同情孔素英,痛罵榮蘭祥沒人性。
社會壓力下,稅務部門查了榮蘭祥的賬,確認他確實偷稅漏稅,開出天價罰單。榮蘭祥費盡心思打造的“成功企業家”形象徹底垮了,藍翔技校也因為丑聞招生直線下滑,經營慘淡。
孔素英這一仗打得漂亮,用事實讓榮蘭祥栽了大跟頭,算是徹底“反殺”。這事兒讓人唏噓,榮蘭祥和孔素英當初500塊錢起家,靠著齊心協力創下職業教育的神話,可惜錢多了心變了,夫妻反目,父女成仇,最后落得兩敗俱傷。
說到榮蘭祥的為人,他的發家史確實勵志。從農村窮小子到職業教育大佬,他靠的是眼光和毅力。
80年代,他抓住技術培訓的空子,90年代又搭上軍隊改革的順風車,后來還趕上城市化的浪潮,每一步都踩得準。
可成功后,他卻忘了初心,對家人無情無義,把財富看得比親情重。他對孔素英的家暴和羞辱,對女兒的利用,完全暴露了他的自私和冷漠。
藍翔技校的興衰,也跟他個人的起伏綁在一起,學校最火的時候,全國都知道那句廣告詞,可如今提起藍翔,大家更多是搖頭嘆息。
孔素英這邊呢,雖然吃了不少苦,但她最后站了出來,用法律和輿論扳回一局。她的堅持讓人佩服,從被家暴到入獄,再到出獄反擊,她沒被命運壓垮,反而讓榮蘭祥自食惡果。
這場家庭大戰,不光是兩個人的恩怨,也折射出人性在金錢和權力面前的扭曲。榮蘭祥要是能記得創業時夫妻同心的日子,也許就不會走到這一步。
再看看藍翔技校本身,它曾經是我國職業教育的一面旗幟。挖掘機課程火到不行,廚藝培訓也出了名,畢業生不少都找到好工作。
可隨著榮蘭祥的家丑外揚,學校的口碑一落千丈。丑聞一波接一波,學生不來了,資金鏈也緊張,曾經的輝煌成了過去式。
這說明啥?一個機構要想長久,光靠廣告和規模不行,掌舵人的品行和眼光才是根本。
這事兒還沒完全了結。榮蘭祥如今雖然被罰得夠嗆,但他名下還有不少資產,法律糾紛估計還得拖一陣。
孔素英這邊也沒消停,她還在追討屬于自己的權益。這對曾經的夫妻,算是徹底成了仇人。
有人說,榮蘭祥要是早點放手離婚,也不至于鬧到這地步,可他偏偏要一條路走到黑,結果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回過頭想想,榮蘭祥的故事真像一場大戲。從窮小子到技校大佬,再到家庭破碎、事業崩盤,他這一生起起落落,充滿了戲劇性。
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成功不光是賺多少錢,還得看你怎么做人。孔素英的“反殺”,則是對無情者的最好回擊。
這場紛爭的真相,也許永遠沒人能完全說清,但它留下的教訓,卻值得每個人好好琢磨。金錢能讓人站得高,可要是忘了做人的底線,摔下來只會更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