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亦莊公眾號發布的一則消息引發科技界廣泛關注:我國首批人形機器人技術要求系列國家標準正式獲批立項。這一里程碑事件標志著中國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標準化建設邁出關鍵一步,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據悉,該系列標準涵蓋環境感知、決策規劃、運動控制、作業操作等核心技術模塊,其中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作為國家重要科技創新基地,區內企業深度參與了標準制定工作。
此次立項的國家標準首次系統性地對人形機器人技術框架進行規范。環境感知技術要求明確了多模態傳感器融合、動態場景理解等能力指標;決策規劃標準聚焦復雜環境下的路徑優化與實時決策;運動控制部分則對動態平衡、步態自適應等核心性能提出量化要求。尤為值得關注的是作業操作標準,由優必選公司牽頭制定,針對靈巧操作、雙臂協同、長序列任務執行等工業場景剛需技術進行細化規范。例如在操作避障環節,要求機器人能在0.5秒內對突發障礙做出響應,定位精度需達到±1毫米級別,這些具體指標的設立將直接推動企業技術攻關方向。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作為標準主要發起方之一,其技術專家透露,標準制定過程中特別考慮了制造業、醫療、應急救援等應用場景的特殊需求。比如在續航指標上,不僅規定基礎工作時長,還創新性引入"快速充電30分鐘恢復80%作業能力"的行業新要求,這背后是亦莊企業研發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統提供的技術支撐。這種"應用導向"的標準制定思路,有效避免了技術與市場脫節的問題。
作為參與標準制定的主力軍,北京亦莊已形成完整的人形機器人創新鏈條。統計顯示,該區域聚集了超過30家機器人產業鏈重點企業,2024年相關產業規模突破80億元。優必選公司在此建立的人形機器人全球總部,僅2024年就新增專利217項,其自主研發的高精度力矩控制系統已實現0.01牛米的力控精度,這項技術被直接寫入國家標準運動控制章節。更值得關注的是,區內企業聯合攻關的多機協同技術,使5臺機器人協作誤差控制在3毫米內,這項突破為倉儲物流等場景提供了標準化解決方案。
專利數據揭示出亦莊企業的技術領先地位。截至2024年底,優必選全球專利儲備達2680項,其中涉及人形機器人的有效專利數量居世界首位。這些專利不僅覆蓋機械結構設計,更在核心算法領域形成壁壘,如基于強化學習的動態步態生成算法專利群,已應用于工業巡檢機器人產品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標準與專利的協同發展模式,正在構建"技術研發-標準轉化-市場應用"的良性循環。
行業分析指出,此次國家標準立項將產生三重積極效應:首先,統一的技術規范可降低產業鏈協作成本,預計能使關鍵零部件采購成本下降15%-20%;其次,明確的技術指標為企業研發提供精準對標,避免重復投入;最重要的是,標準體系有助于培育應用市場,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到2026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標準化建設將加速這個進程。
在亦莊某汽車工廠,搭載標準預研技術的服務機器人已開始測試。這些機器人不僅能按標準完成車門精密裝配,還能通過云端系統實時更新作業程序。工廠技術人員反饋,標準化的通信接口使不同品牌機器人協同效率提升40%。這種實際應用反饋又反向促進標準優化,形成動態改進機制。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專家強調,隨著標準實施,將建立覆蓋設計、制造、測試的全流程認證體系,這對提升國產機器人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于爆發前夜。波士頓咨詢公司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相關技術投資同比增長65%,中國占比達34%。在此背景下,我國率先建立國家標準體系,不僅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更在技術規則制定權爭奪中占據先機。正如參與標準制定的工程師所言:"當我們的技術標準成為世界通用語言時,整個產業生態都將因此改變。"隨著這批標準后續的落地實施,中國智造有望在人形機器人這個未來產業中書寫新的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