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特朗普的關稅威脅下,歐洲人不情不愿地與中國重新談起了生意,中歐雙方終于就中國新能源電動汽車進入歐洲市場達成了所謂“最低售價”協議,看起來中國新能源汽車進入歐洲市場變成了“零關稅”,但實際上這是歐洲人另類貿易戰的小九九。
但歐洲人顯然是低估了中國這些年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成就,結果很可能會是他們想象不到的!
☆ 歐洲人的想法是“師中長技以制中”,用這種方法既避免了單純關稅大棒的指責,又巧妙地給中國新能源汽車設置了障礙。
意思很明白,是騾子是馬,中國汽車企業放馬過來與歐洲車企在同一水平線競爭。
這不禁讓人想起上個世紀大眾等歐洲車企進入中國市場那一幕,歐洲車企因此轉得眉開眼笑,中國汽車產業鏈也因此茁壯成長到今天可以與世界汽車強國掰手腕了。
三十年,彈指一揮間。如今的世界汽車格局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的汽車強國早已不是歐洲日韓和美國了,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
歐洲人的計劃是引入中國新能源汽車,產生鯰魚效應,同時把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和供應鏈引入歐洲,幫助歐洲車企重新在新能源汽車賽道站起來,但歐洲人的小九九或許會出乎他們意料,成就了中國科技創新的新形象!
或許,當中國車企在歐洲縱橫捭闔的時候,那個廉價的中國商品形象將徹底被科技中國形象所替代!
(免責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