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號剛結束的2025 LCK杯入圍賽第二輪比賽中,T1戰隊以2-1戰勝NS。賽后,T1核心選手Faker接受了媒體專訪,從戰術選擇到個人目標,從對手評價到行業影響,他以一貫的冷靜與謙遜,剖析了比賽細節與團隊狀態。以下為專訪內容整理。
盡管取勝,Faker并未沉浸于勝利的喜悅。他坦言:“今天的比賽雖然以勝利收尾,但隊伍的競技水平仍存在遺憾,我們需要逐步改善。”對于被選為當場最佳選手(POM),他將其歸因于團隊策略的支持:“當前版本下,中路需要承擔更多帶動節奏的責任,而今天的陣容設計讓我有更多機會發揮作用。”
談及第三局使用維克托打開局面的關鍵決策,Faker透露:“維克托是我在LCK CUP中多次使用的英雄,隨著版本節奏放緩,他的后期Carry能力與團隊需求高度契合。尤其在時光杖裝備體系下,他的成長曲線更符合當前戰術節奏。”這一選擇也印證了T1本賽季“攻擊性運營”的戰術轉型——在保持前期壓制的同時,通過裝備和陣容搭配延長強勢期。
針對今天NS啟用Calix而非Fisher擔任中單的變陣,Faker給出了獨特評價:“Calix選手的表現比預期更穩健,這種偏保守的打法在當前強調線權的版本中較為罕見,反而讓我們的針對性策略需要臨時調整。”
當被問及外國記者對“Faker”品牌的廣泛認知時,他展現出超越選手身份的格局觀:“韓國電競產業的成熟體系賦予了我被世界認識的機會,而我更希望成為連接產業與大眾的橋梁。”對于企業因韓國電競熱潮進軍市場的現象,他謙遜回應:“我不是這個生態的中心,只是受益于其發展的一員。韓國電競擁有完善的青訓體系和觀眾基礎,這些才是吸引全球目光的核心競爭力。”
這種態度與他近年來在公開場合的發言一脈相承——始終將個人成就歸功于團隊協作與行業土壤,而非個體天賦。正如他在自傳中強調的:“電競的偉大從不屬于某個人,而是無數從業者共同搭建的舞臺。”
面對新賽季目標,Faker給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我正在嘗試將每日手機使用時間限制在30分鐘內,并嚴格自律地執行。”這一看似與電競無關的目標,實則暗含他對職業態度的哲學思考:“減少信息干擾能讓我更專注比賽復盤與戰術研究,這也是保持長期競爭力的關鍵。”
對于團隊展望,他延續了“過程導向”的務實風格:“當前版本仍在動態調整中,我們需要在保持攻擊性打法的同時強化基本功。”最后他也表達了對粉絲支持的回應:
“雖然我們以勝利收尾了這場比賽,但競技水平還存在遺憾之處,我會更加努力不斷進步的,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