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是生存的基礎。每次吃完飯菜之后,就需要刷鍋洗碗。很多人覺得,洗碗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隨便沖刷一下就足夠了。
殊不知洗碗不得當的話,可能全家人都會跟著生病。有個醫生朋友曾經說過,這5個洗碗壞習慣會帶來負面影響,讓餐具變得“毒碗”。可惜很多人都有,一定要盡快改掉。
壞習慣一:臟碗泡成"細菌泳池"
有些人是因為懶,有些人是因為沒時間。吃完飯之后,就把碗碟泡在水池里面,等著晚上再一起清洗。殊不知,這樣做存在不少的問題。
有什么危害?
碗碟在水里浸泡著,4小時后細菌暴增300%,時間越長細菌增加得越多,最后成為了“細菌泳池”。
在這樣的環境里面浸泡著,餐具上面會被細菌滲透。尤其是碗碟縫隙里面的殘渣,會變成大腸桿菌的"老巢"。并且,竹木筷子、菜板等東西,還容易發霉、發黑,產生強烈致癌物質“黃曲霉素”,對身體健康有嚴重威脅。
正確做法:
最好在飯后10分鐘內把碗碟清洗干凈,并且放在通風的地方晾干,或者用干凈的布片擦干。
壞習慣二:洗潔精當"不要錢"
洗碗的時候一般都會用到洗潔精,然而很多人陷入一個誤區,覺得洗潔精越多,洗得越干凈,殊不知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洗潔精擠了太多,不僅浪費資源,還容易對身體造成損害。
危害揭秘:
洗潔精里面含有一些化學物質,如果洗潔精太多的話,就容易出現殘留的情況。一旦把殘留的洗潔精吃進肚子里面,容易引起腹瀉等問題,對身體健康很不利。
有實驗數據顯示,洗潔精的泡沫需要沖洗15秒才能徹底干凈。如果洗潔精太多,就需要更多的沖洗時間,否則容易有殘留。
正確做法:
擠1顆花生米大小的洗潔精就夠了,想要提高清潔效果,可以搭配熱水來洗碗。60℃熱水能溶解80%油污,洗潔精+熱水,更加事半功倍。
壞習慣三:洗碗布變"細菌炸彈"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很多人時候,勤儉節約也要分場合。比如,洗碗布該換就得換,否則會變成“細菌炸彈”。
長期不換洗碗布會怎么樣?
每次洗碗的時候,洗碗布都要和各種油脂、污漬接觸,每次洗完之后都會有些殘留。一周不換洗碗布,上面的細菌就可能是馬桶圈的20倍。
如果沒有及時晾干,經常保持潮濕狀態的話,還容易出現發霉、發黑的情況。洗碗的時候,洗碗布上面的細菌、病毒就會沾染到碗碟上面,出現越洗越臟的情況。
正確的做法:
1、選淺色竹纖維抹布,細菌不易藏。
2、每天煮沸消毒3分鐘,有助于滅殺細菌和病毒。
壞習慣四:洗碗順序亂糟糟
洗碗的順序也是有講究的,油碗和飯碗最好不要混著洗。
危害揭秘:
飯碗一般都會比菜碟干凈一些,如果混著洗的話,就會把油污“傳染”到干凈的碗碟上面,增加47%交叉污染風險!
正確的洗碗順序:
玻璃杯→筷子、勺子→飯碗→菜碟→炒菜鍋。從干凈到油膩,像剝洋蔥一樣層層洗!
壞習慣五:還沒干直接收起來
很多人都有這個壞習慣,碗碟洗干凈之后,稍微瀝水一會兒就摞起來,或者收進柜子里面,這種做法一定要盡快改掉。
會有什么危險?
如果碗碟還沒有完全晾干就摞起來,或者放進碗柜里面。很容易因為潮濕而產生出大量的細菌,或者是發霉。
要知道,黃曲霉素是非常強烈的致癌物質,并且高溫也無法消滅。一旦餐具被霉菌侵蝕,接著用就是很危險的一種行為,最終只能扔掉了。
正確操作:
1、洗好碗碟之后,最好放在鏤空的瀝水架上面晾干,并且要保持通風。
2、用干凈的毛巾、布片擦拭干凈,再通風一會兒。
3、放進消毒柜里面,并且要開啟烘干的功能,等餐具完全烘干之后再關閉。
文末總結
“一人洗碗,全家得病”,千萬別小看洗碗這件事。如果沒有改掉洗碗的壞毛病,就可能會禍害全家人的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