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投稿是每個科研工作者的重要里程碑,但投稿前的準備工作直接影響錄用概率。從內容質量到格式規范,再到細節處理,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細致把控。
一、語言潤色與邏輯優化
國內學者投稿前,因英語非母語的關系,需對論文進行專業語言潤色,確保語法準確、用詞學術化。同時還需優化行文邏輯,確保段落銜接自然,結論與數據呼應,避免重復論證或跳躍性表達。
二、格式調整與期刊要求匹配
投稿前需嚴格遵循目標期刊的格式指南,包括標題頁、摘要結構、參考文獻引用格式、圖表排版規范等。特別要注意字數的限制、圖表分辨率及補充材料要求。
三、推薦審稿人信息準備
多數期刊要求作者推薦3-5名審稿人。需準確填寫審稿人姓名、郵箱、單位及研究領域關鍵詞。
四、投稿材料清單整理
除正文外,還需要提前準備Cover Letter(突出創新點及符合期刊范圍的理由)、Highlights(3-5條核心結論)、Graphical Abstract(視覺化摘要)、作者貢獻聲明及利益沖突聲明。
五、查重與學術倫理復核
使用Turnitin進行預查重,確保重復率低于期刊要求標準。同時還需確認實驗是否通過了倫理審查,臨床研究需提供患者知情同意書,動物實驗需注明倫理批號。
六、投稿系統預操作
提前注冊期刊投稿系統賬號,熟悉稿件上傳流程。測試PDF版本是否出現亂碼或圖像錯位,確認所有材料是否為最終版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