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本網(wǎng)發(fā)布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文章觀點僅供參考,所涉及內(nèi)容不構(gòu)成投資、消費建議。為提高文章流暢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編譯,讀者請自行辯解!如事實如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
引言:饑荒中的“糧食大國”
印度,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南亞大國,表面上風光無限: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食糖出口大國、甚至連牛肉都出口到世界各地。可你要是掀開這層光鮮的幕布,里面的景象讓人瞠目結(jié)舌——2億人常年忍饑挨餓,占總?cè)丝诘?5%;5.6億人面臨糧食短缺,40%的人連每頓飯都吃不飽;兒童消瘦率高達19.3%,在全球名列前茅。這是什么概念?一邊是糧食源源不斷地運往海外,一邊是自家孩子餓得皮包骨頭。
這不是“寧予友邦,不予家奴”的典范是什么?用老百姓的話說,這叫“胳膊肘往外拐”,典型的“賣國”嘴臉!
再看看旁邊的中國,同樣是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卻滿世界進口糧食,只為讓老百姓吃飽飯。兩相對比,印度的所作所為簡直讓人大跌眼鏡。為什么一個國家能一邊餓著肚子,一邊把糧食賣到國外?
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印度糧食問題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