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萍靜的萍
首發|萍語文
遠去的人去了遠方
愿他們愛有來生
林俊杰的《江南》有唱:“不懂怎么表現溫柔的我們,還以為殉情只是古老的傳言。”
人間四月,廣東謝姓男子因思念亡妻,選擇隨她而去,讓殉情不只是古老的傳言。
他留下一封絕筆信,一句“你記得來接我”,令人唏噓。他相信自己所奔赴的,不是人生的絕路,而是彼岸的重聚。在遍地都是薄情郎寡義女的當今,很多人為這個現代版梁山伯祝英臺的故事嘩嘩流淚,原來,“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是真實的誓言。
問世間情為何物?唉!絕情的人太絕情,癡情的人又太癡情。
妻子走后,他帶著亡妻的遺像,去看他們想看而沒看的萬水千山,白天黑夜,生死不離。對他而言,妻的離世不只是一場疾風驟雨,也是漫長的潮濕。
倘若33歲的他,將悲傷折疊起來鎖進抽屜,余生的萬里山河,一定還有人在拐角處等他,相知,相愛,共白頭。
但靈魂只能獨行,每個人都活在各自的世界,你不會懂得別人的黑夜有多長,也不會懂得別人被抽走的到底是什么。當一個成年人自認為想清楚了前世今生,決定為愛化蝶,誰也攔不住。
他是亡妻的丈夫,也是父母的兒子,但最終,他還是他自己。走出來是他,走不出來也是他。
我也嘆息:他為愛殉情,身后父母怎么辦?兄弟姐妹怎么辦?直到看見一條評論:太多人在問他的家人怎么辦,有沒有想過小半年心病不愈,生不如死,他怎么辦?
當夫妻永隔陰陽,如何泅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思念苦海?我們的悲歡并不相通,選擇也各不相同。殉情者已逝,遠去的人去了遠方,不再討論生死對錯,惟愿他們真的愛有來生。
而我們每個人都要問自己:有緣起就有緣滅,世間愛我和我愛的人,終有一別,如何面對永別離?
我想用另一條高贊留言來回答:最深情的紀念不是追隨逝者,而是活成她希望的樣子。
如果你累了
就來看看我的視頻號
版權聲明/原創作品,歡迎分享。禁止抄襲、洗稿、轉音頻、轉視頻,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