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是廣東省的省會城市,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被譽為“千年商都”,也就是這個“千年商都”,成就了廣州的繁榮經濟,所以,當說到廣州還有竹料鎮爛尾樓這樣的爛尾樓時,并且爛尾了30多年,屬實讓人詫異。
盡管廣州是中國經濟形勢最好的城市之一,但在地產行業膨脹時期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過渡,以至于地產業萎靡時期,也出現爛尾樓,不屬于新鮮事,但竹料鎮爛尾樓實在是爛尾太久,所以才引起關注。位于白云區竹料鎮五龍崗村,地處廣州北側城郊位置,緊鄰紅軍長征公園,距離白云國際機場不遠,只有20多公里的路程。
竹料鎮爛尾樓真實名字不詳,由于位于竹料鎮,這里便于描述,姑且這么稱呼。爛尾樓的起源還得從1993年說起。當時廣州處于發展高峰期,急需引進外來人口,推出了買房就能拿戶口的藍印戶口制度,有了這個制度托底,竹料鎮趁機推出了一項集資房項目,來解決外來人口的住房問題,這一集資建房項目便是現在的竹料鎮爛尾樓。
竹料鎮爛尾樓規模特別大,共有165棟,磚混結構,六七層高,每棟樓房大約有30多套房子,共有5000多套。雖然單套房價5萬元相對較高,但由于有制度托底,最初樓房銷售還比較順利,但到了1998年,藍印戶口制度突然被取消,樓盤的吸引力也隨之大打折扣,銷售開始遇到困難,最后開發商資金鏈斷裂,被迫成了爛尾樓。
從1993年開始算起,時至今日竹料鎮爛尾樓已經爛尾了32年,雖然少數樓房被非法占用,但多數樓房還是處于被廢棄的狀態,主體結構完好的大樓只剩下框架,原本白色的外墻面出現斑駁,最苦的還是小區的院落,多年沒有人管理,早已雜草叢生,遠遠望去,恍若原始森林,滿目荒蕪。
有的人說,竹料鎮爛尾樓只需要五萬元一套,價格又不高,為什么會爛尾呢?這問題問得比較好,首先以現在的行情來說,五萬確實不多,但在32年前又是另外一個概念,當時之所以能夠有很好的銷售業績,完全是制度的誘惑實在太大,這也是樓盤爛尾的根本原因。那么,問題又來了,制度的誘惑真有這么大嗎?值得深思。
文章開始都說了,這些年隨著地產行業的萎靡,每個城市或多或少都有幾個爛尾樓盤,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但竹料鎮爛尾樓真的不一樣,1998年,正是地產行業開始起步騰飛的時候,竹料鎮爛尾樓卻爛尾了,應該說是廣州最早一批爛尾樓,也是廣州最資格的爛尾樓,比較可惜,你說是不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