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桉樹以一種近乎神奇的姿態存在著——
種植面積超過4500萬畝,占到全國總量的一半以上。如果按常住人口5013萬來算的話,1個廣西人差不多就種有1畝桉樹;如果按每畝種植111棵來算的話,1個廣西人就種有100棵桉樹,難怪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桉樹幾乎遍植八桂。
正是憑著這棵從國外引進的桉樹,在短短20多年的時間內,廣西不僅完成了久攻不下的消滅荒山任務,把森林覆蓋率從2000年的41.3%提升到了如今的60.1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近2倍,同時把木材年產量從2000年的315萬立方米提升到了如今的4500萬立方米,已經連續19年穩坐木材大王的寶座。
正是圍著這棵“搖錢樹”般的桉樹,廣西已經形成了一條從品種選育、組織培養、工廠苗木、專用肥料、造林營林,到采伐運輸、木材加工,到制漿造紙,再到板材生產、家具制造完整的產業鏈,從一株苗到一棵樹,從一棵樹到一根木頭,再把這根木頭“吃干榨盡”,兌現成財富。
正是有了體量巨大的桉樹資源,廣西還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產業集群,不僅吸引了金光APP、斯道拉恩索等紙業巨頭進駐廣西,也吸引了玖龍、太陽、理文、建暉等國內龍頭也紛紛搶灘,漿紙產能達到4200萬噸,占全國的比例近30%。
同時,本土的木材加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出現,人造板材突飛猛進,也涌現了如高林、豐林、三威、祥盛等本土品牌,板材產量超過7000萬立方米,占全國的比例超20%,而其中建筑模板的占比更是高達6成。
毋容置疑,桉樹行業已經成為廣西分布范圍廣、產業鏈條長的特色產業、優勢產業。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桉樹就是這片土地上綠色的“黃金樹”。
正所謂“人紅是非多”,桉樹也一樣。
伴隨著非比平常的飛速發展,桉樹也迎來了從未間斷的是非對錯,甚至形成了挺桉和禁桉兩大陣營,雙方針鋒相對,唇槍舌戰,歷經N多年,但誰也無法說服誰。
隨著時間的推移,反方論戰漸漸占了上風,桉樹的口碑一落千丈,從“發財樹”變成了“妖魔樹”,還被貼上了各種負面標簽,比如“抽水機”、“抽肥機”、“有毒樹”、“斷子絕孫樹”等,指責桉樹把地下水抽干,導致地力退化,制造癌癥村……
盡管桉樹產品如制漿造紙、建筑模板、板式家具等依然占據著市場的很大份額,但依然無法阻擋桉樹被“妖魔化”,深陷于輿論漩渦而不能自拔,一些虛假報道和不實言論更是加劇了公眾對桉樹的恐懼和排斥甚至有人危言聳聽,“將面臨的是綠色沙漠,生物滅絕,斷子絕孫,引發一些新的次生危害”,極力主張全面禁止種植桉樹,大有把桉樹趕盡殺絕之勢。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
誠然,桉樹的發展過程中,的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輪伐期過短、經營強度過大、樹種過于單一、生物多樣性少等,特別是大規模過度純林化、火燒林地煉山、肥料農藥除草劑濫用等,也確實對水土保持、涵養水源造成了不良影響。
但瑕不掩瑜,這些問題并非源于桉樹,而是出自人的身上,主要是種植和經營方式不當所造成的。
桉樹本無罪,都是人類惹的禍,更何況這些年廣西的空氣質量、水體質量等指標一直排名全國前列,還贏得了“山清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
盡管定調了是從國外引種最成功的樹種,但并未取得公眾的完全信任;
盡管編制了桉樹發展規劃,但并未得到充分的貫徹執行;
盡管制訂了栽培技術規范,但并未在生產實踐中廣泛應用;
盡管發布過“10年監測報告”,但并未打消公眾對桉樹的重重疑慮;
顯然,無論是官方的融媒體,還是各路的自媒體、民間的小喇叭,對桉樹優良的特性、發展的成就、重大的作用宣傳不足,對桉樹常識的普及也遠遠不夠,以至于現在公眾對桉樹還是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人云亦云,以訛傳訛,導致桉樹口碑墜入困境,與桉樹的市場成功形成強烈的反差。
想像一下這樣的場景:坐在桉樹做的椅子上,用著桉樹造的紙,還奮筆疾書“怒罵”桉樹,就如同吃著噴香的外賣,還“臭罵”M團騎手送得慢、闖紅燈。
搞笑嗎?諷刺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