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在宣傳科的時候,手下有兩名士官,他倆都是新聞報道員,而且都立了二等功。后來啊,一個發展到了副師級,另一個在2016年四期士官服役期滿后退伍了。
雖說這兩人都干得相當出色,在新聞報道這塊成績斐然,個人發展也都還不錯,但一個干到副師職,一個只是四級士官,差距還是挺大的。
這里面最有意思的是,那個干到四期士官退伍的戰友,2016年退伍當年就考上了西藏當地的公務員,現在已經是正科級了。為啥他倆起點差不多,最后發展路徑卻大不相同呢?
我1998年到西藏這邊工作時,有個山西籍的士官在宣傳科,另一個士官在炮兵團的宣傳股,炮兵團是我們師下轄的一個團。
這兩人入伍時間差不多,山西籍的士官可能早一年,大概是1994年底入伍,炮兵團那個士官是1995年底入伍,晚一年。他倆都特別優秀,畢竟部隊對新聞報道工作很重視嘛。后來我在宣傳科工作時,炮兵團那個貴州籍的戰友也調到了宣傳科。最后他倆都因為新聞報道工作成績突出立了二等功,山西籍的戰友立功早一些,貴州籍的戰友晚一點。
就因為這個,貴州籍的戰友雖然立了二等功,可年齡超了,不符合提干條件;山西籍的士官立二等功時年齡符合要求,成功提干了。提干與否,直接決定了他們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干后,山西籍的戰友從正排、副連、正連一步步升上來,后來還到了軍區機關。
而貴州籍的士官只能一直在師宣傳科干,一直干到四級士官退伍。好在當年西藏有面向退役士兵招錄公務員的考試,他一下子就考上了,發展得也挺好。山西籍的士官則一路高升,在軍報駐西藏軍區那邊的工作也做得特別出色。
你看,能不能提干對士官在部隊的發展影響多大啊,平臺高低很關鍵。在師里和在解放軍報工作,差距只會越來越大。一個早立二等功就先提干了,提干后去了軍區宣傳處,另一個只能一直在師里,唯一的變動就是從炮兵團調到了師里,其他沒啥變化。
所以在部隊里,大家一定要盡早干出成績,像提干、考軍校、轉士官、立功這些機會,都得早早抓住。不然就算一起當兵,干一樣的活兒,未來發展可能差得老遠了。大家對這事兒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