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本文字數:2840,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作者 |第一財經 亓寧
“目前沒有5年期的(可利率上浮的)定期存款。”進入4月以來,家住北京的阿玲從多家銀行客戶經理口中得知:3年期和5年期定期存款不僅利率下降,且如果不想按照掛牌利率“貼地”存入,額度要靠“搶”。
阿玲咨詢一圈下來發現,部分銀行可利率上浮的3年期定存門檻已經提高到20萬元甚至更高,5年期的特色定存則直接“消失”。
正如阿玲的感受一樣,據第一財經了解,在銀行凈息差持續承壓背景下,定期存款期限利率倒掛、額度緊張逐漸變得不再新鮮,近期則有越來越多的銀行提高3年期定存門檻,甚至逐步取消了對5年期定存的利率上浮,50元起存的普通定存只能按照掛牌利率存入。
央行最新披露的金融數據顯示,3月,人民幣存款增長4.25萬億元,同比少增5500億元,在非銀存款同比繼續大幅少增的同時,居民和企業存款均有明顯回溫。去年以來,存款流失給銀行業帶來的負債端壓力持續凸顯,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息差壓力下,考慮到存款掛牌利率下行空間逐步收窄,負債端的結構調整和精細化管理還會持續。
降利率、提門檻
考慮到市場競爭和產品吸引力等因素,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執行利率會在掛牌利率基礎上進行一定幅度上浮,形成各家的“特色存款”。隨著息差壓力倒逼銀行降成本,不少銀行開始調整不同期限“特色存款”的利率上浮幅度,“補短控長”導致期限利率倒掛現象增多。
相比存款利率下調節奏靠前的國有大行,股份行及地方中小銀行仍有不同程度的利率優勢。不過,近期,第一財經記者以儲戶身份從北京地區多家銀行了解到,目前各銀行不同期限、不同起存金額的定期存款利率分檔更加精細,也更加復雜,利率進一步下調的同時,起存門檻大幅提高。
這其中,中長期存款仍是主要調整對象。比如,不少銀行可進行利率上浮的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不僅不如1年期、2年期品種利率高,額度也普遍緊張。
據光大銀行北京地區某支行工作人員介紹,自3月中下旬起,該行3個月期以上的可進行利率上浮的定期存款多數提高了起存門檻。以最受儲戶青睞的3年期品種為例,該行3年期“安穩存”有兩檔利率,分別為20萬元起存對應利率2.07%和30萬元起存對應利率2.14%。該工作人員表示,相關存款產品額度緊張,每周三早上8點半釋放額度,往往在一分鐘內即“秒光”。
大額存單額度則更為緊俏,部分銀行僅有1年期品種。上述光大銀行工作人員表示,該行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也分兩檔,分別為20萬元起存對應利率2.1%、50萬元起存對應利率2.15%,但僅在每周三和周六早間釋放額度,同樣需要“搶”。
當記者問及更低起存門檻的定存利率時,上述光大銀行工作人員表示,目前3年期和5年期品種1萬元起存利率均為2.05%,1年期品種1萬元起存利率為1.6%,1萬元以下則需按照掛牌利率存入。不設門檻(50元起存)的普通定存僅有3個月期品種支持利率上浮,上浮后為1.3%。
平安銀行北京地區某支行工作人員也介紹稱,該行近期在下調中長期定存執行利率的同時,調高了起存門檻。據了解,該行目前3年期不設門檻的定存品種年利率為1.65%,20萬元以上大額存單利率最高可達到2%,但額度緊張“需要申請”。
平安銀行上述工作人員回憶稱,3月時,該行3年期的普通定存利率還可以達到2.05%。這也意味著,該行普通3年期定存利率在近期下調了40BP。
不只是利率下調,越來越多的銀行不再對5年期定存產品進行利率上浮。“最近取消了,5年的存不了。”平安銀行上述工作人員表示,5年期定存品種利率之前已經較3年期偏低,但近期該行直接取消了利率上浮,只可按照掛牌利率存入。
北京銀行北京西城區某支行工作人員也表示,該行近期開始將5年期定存利率按照掛牌利率執行,3年期品種20萬元起存利率才可上浮至2.1%;大額存單最長僅有1年期品種,利率為1.7%。
隨著這一趨勢加劇,利率倒掛現象也更加凸顯,越來越多銀行的3年期、5年期定存最高利率低于1年期和2年期品種。從國有大行來看,5年期定存品種已按照掛牌利率執行多時。以工商銀行為例,手機銀行APP顯示,目前該行除5年期個人養老金專屬存款年利率最高可至1.95%外,5年期普通定存年利率最高僅為掛牌利率1.55%,3年期品種年利率最高則可至1.9%。據當地支行工作人員介紹,3年期定存年利率1.9%起存金額為1萬元。
從掛牌利率來看,經過多輪存款利率下調后,國有大行3年期、5年期定存掛牌利率降至1.5和1.55%,股份行也逐步接近這一水平。目前,招商銀行3年期、5年期定存掛牌利率為1.5%、1.55%;平安銀行和光大銀行3年期、5年期定存掛牌利率為1.55%、1.6%。
存款搬家結構性緩解
事實上,去年以來,在存款利率下調、手工補息被叫停、同業存款新規等持續影響下,銀行業缺負債問題持續顯現,今年以來也受到市場關注。
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在這一背景下強化負債端管理,一方面反映了持續的息差壓力,尤其在沖擊“開門紅”告一段落后,銀行開始針對存款定期化強化管理;另一方面也有望間接推動資金更多流向消費及投資領域。在2024年度業績發布會上,多家銀行高管釋放出通過進一步調整存款結構降低負債成本的計劃。
從央行數據來看,經歷了去年的大幅波動,今年以來,銀行業存款開門紅取得了完美收官。今年3月,國內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增長4.25萬億元,同比少增5500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3.09萬億元,同比多增2600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多增2.84萬億元,同比多增7675億元;財政存款減少7710億元,同比少增49億元;非銀存款減少1.41萬億元,同比少增12610億元。
今年以來,單月新增存款均保持在4萬億元以上,一季度合計新增存款12.99萬億元,相比去年一季度的11.24萬億元多增1.75萬億元。而去年四季度,在同業存款新規等政策持續影響下,人民幣單季新增存款僅為1.37萬億元,同比少增近1.9萬億元。
從結構上看,一季度居民新增存款9.22萬億元,非金融企業新增存款1.74萬億元,財政存款新增8190億元,非銀金融機構新增存款309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四部門新增存款分別多增6600億元、1.52萬億元、1.1萬億元、-1.25萬億元。
居民和企業存款仍是人民幣新增存款的主力部門。最近兩年,隨著存款利率持續下行,存款搬家現象備受關注。不過從最近5年單月數據來看,雖然非銀同業存款階段性下滑持續,但今年3月居民存款新增規模重回同期新高,企業新增存款規模則僅次于2020年3月。
對此,有機構人士結合居民新增貸款情況表示,居民端存款增長穩定,信貸投放相對承壓,就業、收入等長周期變量待改善,居民儲蓄意愿較高,加杠桿訴求仍較低。
財報數據顯示,去年六大行公司存款合計減少超萬億達到1.2萬億元,個人存款增加約7.5萬億元,較上年同期的8.86萬億元少了1萬多億元。其中,個人存款定期占比約為80%,較上年同期的近96%已有明顯回落。
股份行方面,Wind數據顯示,目前已有數據的9家股份行去年個人定期存款增加800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74萬億元縮水過半;個人活期存款則增加約6148億元,上年同期為減少2532億元。
微信編輯| 夏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