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何以成為中國,西方何以成為西方,這是文明史上的永恒難題。
而在這些難題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可能非中國的“大一統”與歐洲的“分裂”之謎莫屬。中國與歐洲面積相當、人口相當,為何只有中國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大一統國家,而歐洲長期陷入四分五裂的狀態?
決定歷史的因素是復雜且相互糾纏的,但至少有以下四個原因,是破解中國大一統之謎與歐洲分裂之謎的關鍵:
▌一、 地理:中國封閉而安全,歐洲開放而多樣
人是自然的產物,必定要受到地理環境的限制,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地理,就有什么樣的文明。古有亞里士多德,近世有孟德斯鳩、黑格爾,都是地理環境決定論的信奉者。
從地理來看,中國周圍圍繞著世界最大的海洋和最高的高原、山脈(指太平洋,青藏高原、喜馬拉雅山脈、天山山脈等),在古代沒有任何人可以逾越。
北方又是一片一望無垠的戈壁荒漠,并有人為造就的一道屏障——萬里長城。這一封閉環境得天獨厚,被杜蘭特稱作“安全而持久,鞏固又保守”,它有效阻擋了外域文明的侵擾,使得中國更易完成內部的整合與統一,并可以長期保持。
反觀歐洲,雖三面環海,但海洋并沒有成為歐洲天然的屏障,而是通過海洋可以到達歐洲任何地方,這使得歐洲海域具有天然的開放性。內部,歐陸被眾多山脈分割成不同區域;
邊緣,歐洲又是陸海相間,島嶼、半島眾多,如英倫三島、意大利半島、巴爾干半島,這些島嶼與半島更易形成獨立的單元,如巴爾干半島的希臘文明與意大利半島的羅馬文明迥異,英吉利海峽隔開的英國傳統與歐陸傳統迥異。這些更具有開放性與獨立性的地理特征,使得歐洲很難走向政治上的統一。所以說,地理環境的迥異,是第一個原因。
▌二、 文字:中國象形易統一,歐洲表音而多樣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曾說,單一的語言和文字更易建立大一統國家,而大一統國家也理當提供一種思想交流的正式媒介,這一媒介,就是統一的文字。
▲象形文字
以甲骨文為源頭的中國文字屬于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最大的特點就是,象形符號不會因為各地語言的發音不同而改變。
秦始皇“書同文”后,這一趨向更加明顯。兩個完全無法用口頭語言交流的地方,也能使用統一的文字進行交流;而文字的同一又避免了各地語言的過度分化,更加有效地維持了大一統局面。一個現代人能讀懂2000多年的漢代人的文字,一個廣東人可以讀懂一個貴州人的書寫,這在歐洲人看來簡直不可想象。
▲腓尼基字母
反觀歐洲,從腓尼基字母開始,就奠定了西方表音文字的傳統。無論是哪個時代,哪個地區,人們都是依據本地的發音,拼寫自己的方言文字。因此,歐洲各地語言文字各異,法國人、英國人、西班牙人、德國人,如果不學習對方的語言文字,根本無法交流。這就形成了大一統的巨大障礙。雖然羅馬帝國曾經也試圖推行過統一的拉丁文,拉丁文雖然作為一種學術文字在歐洲傳承下來,但卻始終只局限于上層社會,并沒有帶來一個統一的歐洲社會。所以說,文字形式的不同,是第二個原因。
▌三、 制度:中國中央集權,歐洲領主封建
中央集權既是大一統的結果,也是大一統的因素,它是有效維持大一統的最重要手段。一方面,大一統需要中央集權,另一方面,誰成了中央集權的統治者,誰就一定會將大一統作為帝國最高的政治目標。
中國的中央集權制度建立于秦朝,即“秦制”的產生,而后漢承秦制,再也沒有人能夠打破這種制度,因為這一制度形式既穩固,又滿足了政治家對權力的渴望。
而歐洲幾千年歷史,大部分都處于城邦自治、封建領主自我管理領地的狀態。所謂“領主的領主不是我的領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雖然羅馬帝國、查理曼帝國、拿破侖、希特勒等歐洲歷史上強盛的君主,都努力建立過一個中央集權政府,但最終曇花一現,帝國很快走向分崩離析。所以說,制度的不同,是第三個原因。
▌四、觀念:中國執念于大一統,歐洲習慣于分立而治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句話道明了中國人在骨子里認為,歷史一定會走向統一的,所謂“分”只是暫時的,“合”才是永恒的。正如《劍橋中國史》中所指出的:維持一統,保存中央集權國家,是每個中國人自然和公認的目標。
大一統的觀念深植于每個中國人心中,不僅僅是帝王將相,上至思想哲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是這樣認為。先秦時期,大一統就成了幾乎所有諸子的共識,孟子說“天下定于一”,荀子說“一天下”,韓非子說“一匡天下”。
這種觀念從上往下,不斷加強,當漢末中國再次迎來大分裂時,人們仍固執地認為國家最終仍需統一,無論是三國兩晉,還是北方外族建立的政權,都將統一作為目標。最終,在經歷了近400年的大分裂后,這一目標由隋朝完成。
而歐洲,除了個別有野心的政治家,沒有人將統一歐洲看作是一個必需的事情。他們沒有覺得歐洲分割成無數個國家有什么不好,也不明白中國人為何那么執著于將所有人、所有土地都統一到一塊。
歐洲一統的意識一直非常薄弱,雖然想恢復羅馬一統榮光的人代代都有,但卻得不到普遍支持,因此神圣羅馬帝國才會被嘲笑為“既不神圣,也不羅馬”,拿破侖、希特勒才會被斥責為獨裁者,直至今日,致力于歐洲一體化的歐盟,仍面臨著“脫歐”等種種問題。所以說,觀念的不同,是第四個原因。
以上四個原因,雖不是決定一統還是分立的全部要素,但卻是最為關鍵的四點。在這四個方面,中國與歐洲均截然相反,最終導致了中國統一與歐洲分裂的現實。而這種歷史一直延續到今天,至今仍塑造著中西不同的政治文明與社會形態。
歷史既是一筆財富,也常常帶來阻礙,古老文明中根深蒂固的東西,往往是現代問題的病根。如今,中國仍舊處于現代政治文明的轉型過程中,回顧歷史中的種種因素,深度解剖中國歷史,仍是一件重要且有現實意義的事情,這關乎著我們當下到底會建成什么樣的政治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