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塵的喧囂中,總有一些詩句如晨鐘暮鼓,叩響我們內心的寧靜。
古人以禪心入詩,將對生命無常的洞察、對物欲的超脫,化作字字珠璣的偈語。今擇十首禪意詩作,邀您共賞古賢智慧,尋一抹心靈的月光。
01
《題金山寺》
宋·釋道川
一江水,滿天星,月在波心明。
若向此中行得過,廬山煙雨浙江潮。
道川禪師以江水倒映星月為喻,點破萬象皆空的禪機。"月在波心"既是實景,亦喻人心本凈,只因執念如漣漪,攪亂了本有的清明。當人能穿透表象直見本質,便知廬山煙雨與浙江潮聲,皆是自性現前的妙用。
02
《寒山拾得圖》
宋·釋師范
有人來問寒山子,云在青天水在瓶。
寒山子笑指天際孤云,云本無心舒卷;又指瓶中凈水,水能映月含空。禪意盡在有無之間:云水本一,萬象皆空,何須執著來去?
03
《參同契》
唐·呂洞賓
一日清閑一日仙,六根清凈好修持。
呂祖以煉丹喻修心,點破修行不在外求。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被六塵所染,自能于市井紅塵中,修得一顆蓮花心。
04
《題竹林寺》
唐·朱放
古殿無人鎖碧蘿,松風十里響婆娑。
當時若種凡間樹,爭得垂蔭到薜蘿?
詩人借竹林古寺的清幽,道破修行真諦:若心種荊棘,即便身在仙山也只見荒蕪;心若植松竹,鬧市亦是清涼境。
05
《山中與幽人對酌》
唐·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太白與友松下對飲,醉眼朦朧間,山花皆成佛前青蓮。"我醉欲眠"暗合禪宗公案,隨緣自在即是解脫,何須拘泥禮數?
06
《雪竇禪話》
宋·雪竇重顯
春雨如膏,夏云多奇,
秋月揚輝,冬雪一時。
四時佳興,隨遇而安。
雪竇以四時之景喻禪心,春花秋月皆是道場。當人放下分別心,寒暑交替處自有無盡風光。
07
《題破山寺后禪院》
唐·常建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詩人在幽深禪院中,見潭水倒映青山,頓悟"空"的真意。當執念如潭影般消散,本自具足的佛性自然顯現。
08
《贈質上人》
唐·杜荀鶴
枿坐云游出世塵,機關用盡不如君。
如何一別朱門去,獨對松風謝世人。
詩人嘆上人枯坐云游的自在,對比世間機關算盡的徒勞。真正的解脫不在青燈古佛,而在心無掛礙的灑脫。
09
《宿石邑山中》
唐·韓翃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韓翃借浮云無心飄蕩,道破名利如幻。當人識得"無為"真意,處處青山皆可留連。
10
《定風波》
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東坡于雨中徐行,將人生風雨化作蓑衣上的煙云。竹杖芒鞋間的自在,正是禪家"擔水砍柴,無非妙道"的注腳。
在這些千年吟詠中,我們讀到的不僅是文字的優美,更是古人面對無常時的坦然。下次當塵世紛擾來襲,不妨學那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且聽風吟,且看云舒。愿這些禪意詩韻,化作您心中永不熄滅的蓮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