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消費下行連帶餐飲行業開始內卷,隨著天氣轉暖,西安人街頭咥烤肉的傳統又逐步回歸,最近西安街頭冒出很多1元一串的烤肉,而且主打還是鹽筋烤肉。
這應該讓不少老西安的吃貨們感慨,原來老西安們街邊吃烤肉的標配,居然淪落成為各個商家們的廉價引流品。
沒有具體的文獻記載,鹽筋烤肉到底從何起源,但對于西安人尤其是老一輩的西安人來說,正宗的西安烤肉,無疑必定就是鹽筋烤肉。
過去,鹽筋烤肉這種烤肉方式在西安街頭巷尾的烤肉攤很常見,是西安人宵夜和聚餐的熱門選擇,承載了幾代人的美食記憶。
和現代年輕人追求的麻辣爆香不同的是,老西安的傳統飲食注重食材本身味道,而只撒鹽進行烤制的鹽筋烤肉,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肉的原汁原味。
鹽筋烤肉所用的肉,取自牛肋骨間的筋膜與瘦肉結合部,剔筋去膜后切成條狀,過火后外層焦脆、內里彈牙,對火候把控要求極高,是西安燒烤攤主的“功力試金石”。
西安傳統的鹽筋烤肉,只用粗鹽,不刷醬料,甚至不要辣椒面和孜然調味,追求炭火直烤的焦香與筋肉的天然嚼勁,這種“返璞歸真”的做法,被視為最地道的西安烤肉流派。
這種簡單純粹的調味方式,讓食客品嘗到肉的鮮嫩和香味,符合老西安人對食物本真味道的追求,也是舊時代調料、配料等物資不足的深刻烙印。
相比網紅店的花式調味,鹽筋烤肉堅持用鐵釬子、粗鹽粒,甚至保留上世紀按“把”計價(10串/把)的傳統,也成為西安本地人辨別“真老店”的標志。
一把鹽筋、一瓶冰峰汽水、一瓶干啤或九度、一個烤油饃,構成了西安人夏夜街頭的“標配”,當然還有隱藏吃法,撕開烤油饃饃夾入5串鹽筋,壓緊后擼下釬子,自制而成的“肉夾饃”,是老西安人對于過去味道最后的倔強堅持。
當夜幕降臨,陸續開始出攤的西安烤肉攤們,越夜越熱鬧,烤肉攤主赤膊揮扇、炭煙繚繞的場景,是西安這座古城草根飲食文化的活化石。
而除了回民街深處的小店之外,傳統的鹽筋烤肉已經遍布西安城的各個烤肉攤,如果你有心,應該會發現鹽筋烤肉的蹤跡。
“不精致卻真實”鹽筋烤肉看似簡單,卻魅力十足:不需要米其林的擺盤,只需一口炭火、一把粗鹽,就能喚醒西安人對舊時光的味覺記憶。
要是想觸摸西安這座古城的市井脈搏,不妨鉆進小巷尋覓一把鹽筋烤肉,在煙火升騰中,體驗一把“西安老饕的快樂哲學”。(圖片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