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美媒拎得清,他們認為,以殲20目前的高速量產,根本無需等到殲36和殲50的服役,美空軍就要讓出世界第一的位置。
這是美媒《軍事觀察》雜志在4月12日所刊發的一篇文章,在文章中,美媒表示,今年是殲20開始批量生產的第10年,在殲20量產之后,解放軍空軍和美空軍之間的差距,在快速地縮小。
而在2021年,在解決了動力問題,使用國產的渦扇-10C發動機替代了俄制AL-31FM2發動機之后,殲20的產量相比較前幾年,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現在,殲20已經成為成為了全世界年產量最多的雙發戰斗機。
美媒指出,殲20目前一年的產量在100-120架,這是蘇35S、F15EX等其他雙發重型戰斗機年產量的至少3-4倍。
美媒稱,如此高的產量,只有比殲20低端一點的F35可以匹敵,后者的年產量在140-150架左右。但是,文章也強調,F35并非只是供應給美空軍一家,而是由十幾個盟友共享,每年分配給美空軍的數量只有40-48架,而每年的100架以上的殲20,則全部都是由解放軍空軍分配。
因此,文章指出,這就使得解放軍空軍能夠以比美空軍快得多的速度,來建設、壯大其隱身戰機力量,增強整體實力,快速縮小和美空軍的差距。
另外,美媒也回憶了,當初殲20從首次公開首飛亮相,到快速量產成軍的歲月。文章稱,殲20是在2011年1月的時候才公開首飛,但是僅僅過去了4年多的時間,在2015年的時候,殲20就進入到了小批量產生狀態,如此速度比他們的F22和俄羅斯的蘇57要快得多。
F22是在1997年9月份進行的首飛,而首批量產機則是在2003年的1月份交付,間隔了5年半左右的時間,殲20的速度比F22快了一年多的時間;
而蘇57的首飛時間比殲20還早,是在2010年1月底首飛,但鑒于后來試飛過程中,仍存在諸多未解決的問題,蘇57一直拖到了2020年12月底,才正式向俄空天軍交付了首架量產機,時間長達10年之久。
所以,殲20的快速成軍,至今仍舊讓美媒感到不可思議。因此他們也是感嘆,按照這樣的速度下去,過不了多久殲20的總數就將達到500架的量級,如此下去,壓根就不需要更下一代的殲36和殲50投入服役,美空軍就不得不讓出世界第一的位置。
美媒的感慨其實也并不夸張,別看美空軍至今仍保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機群,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美軍當中的F16和F15系列,絕大部分的飛機都已經服役了20年甚至30年,瀕臨退役階段。而新加入的F16V和F15EX,數量又比較有限,尤其是F15EX,數量更是稀少,除去6架測試機型,真正服役的目前也只有8架,也就是說自2021年3月交付首架F15EX以來,等于是平均一年交付2架。
反觀解放軍這邊,除了殲20年產在100架以上外,殲16的產量也基本和美軍每年能分配到的F35數量相當,另外還有殲35現在也進入了量產狀態,未來的裝備數量也不會少。
可見,隨著時間的推移,解放軍這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新型戰機服役,實現趕超是遲早的事,只是時間問題,并且這些機型的平均機齡都非常年輕,而美空軍那邊,換裝壓力將會越來越大,甚至會出現下一代戰機“難產”而無法按計劃列裝的窘境,也就更別說全面升級換代了。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