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漸濃,柳絮紛飛,花粉肆意飄散,又到了“過敏星人”一年中最難熬的季節。而對于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而言,草木滋長的春天更意味著揮之不去的痛苦與煩惱。每年此時,我國數以億計的過敏性鼻炎患者,尤其是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便會陷入鼻塞、眼癢、反復發作的惡性循環。這不僅是季節性困擾,更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健康保衛戰”,疾病的困擾不僅嚴重影響越來越多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給醫療資源和社會經濟帶來不小的負擔。面對這一流行疾病發起的挑戰,現代醫學又將如何應對?能否拿出治療“利器”?為此,新華日報健康客戶端專訪了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學分會主任委員、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過敏診療中心主任程雷教授,圍繞疾病現狀、傳統治療瓶頸與生物制劑創新療法等展開深度對話,為公眾揭開相關疾病治療的面紗。
春日花粉成“隱形敵人”,鼻部慢病患者“雪上加霜”
花粉肆虐、柳絮紛飛,春季對很多鼻部疾病患者而言,如同套上了“無形枷鎖”。采訪中程雷教授介紹說,每年進入3月份特別是春分過后,大量的樹木長出新綠,這個時候花粉也會隨之飄散。到了清明前后,花粉的飄散量會比較大,一直延續到5月,都會有各種花粉飄散在空氣中。例如南京地區作為法國梧桐等樹木的集中種植區,每年3月下旬至5月底,空氣中花粉濃度會急劇升高,往往引發過敏性鼻炎及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癥狀集中暴發。
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我國過敏性鼻炎患病率已從2011年的17.6%攀升至當前的20%-30%,慢性鼻竇炎患病率也突破10%。以我國14億人口估算,這意味著約3億人受過敏性鼻炎困擾,超1億人患有慢性鼻竇炎。程雷教授強調,這類慢性炎癥性疾病不僅導致患者出現鼻塞、流涕、嗅覺減退等癥狀,更可能引發睡眠障礙、社交焦慮等連鎖反應。部分患者因癥狀嚴重,甚至出現難以入睡、瘙癢疼痛難忍的情況,嚴重影響學習、工作與生活質量。
“從公共衛生視角來看,鼻部慢性炎癥已屬于‘重大慢病’范疇。”采訪中程雷教授呼吁,鼻部慢性炎癥性疾病已成為臨床上最為常見高發的疾病之一,需將此類疾病納入慢性病防控體系,通過早期干預與規范化管理,減輕患者負擔,避免病情惡化。他表示,此類慢性炎癥雖不致命,但會導致注意力下降、情緒低落等身心連鎖反應,堪稱生活質量的“無形殺手”,與此同時,疾病造成負擔的累積效應也堪稱驚人,每位過敏患者年治療支出超千元,按當前患病基數計算,每年所造成的社會醫療成本預計達到數千億元。“這樣的患病率加上它帶來的生活質量的影響,可以說這種疾病負擔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把它稱為是‘重大慢病’,也是在慢性病防控中需要重中之重來加以應對。”
藥物與手術并行,傳統治療應對鼻部“頑癥”仍有局限
事實上,應對過敏性鼻炎以及CRSwNP治療,傳統療法已逐步構建起“立體防線”,并且形成了“階梯式”方案。采訪中程雷教授介紹,過敏性鼻炎一般以藥物治療如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等和免疫治療如脫敏療法為核心,手術僅作為輔助,而CRSwNP則需藥物與手術結合,且治療后仍需進行長期規范用藥和管理,以實現疾病的有效控制。
然而,這種治療方法雖能緩解多數癥狀,但對于部分難治患者仍顯“力不從心”,且療效仍會受到患者病情復雜性限制。程雷教授指出,對于治療CRSwNP而言,規范用藥是基礎,但仍有近三成患者對常規治療反應不佳。部分患者癥狀沒有被控制或者癥狀還有加重,會有反復發作的情況,需要根據病情或者目前治療的趨勢來選擇其他治療方法。這就好比修理“精密儀器”,僅靠“通用工具”難以解決所有故障。此外值得注意的是,CRSwNP患者常合并哮喘、特應性皮炎等其他過敏性疾病,形成“共病困境”。這類患者因病情復雜,往往需要多科室協作診療,從而進一步推高醫療成本。
從“對癥治療”到“精準狙擊”,生物制劑臨床應用帶來破題希望
面對持續多年的鼻部健康“保衛戰”,醫學上也一直在尋求破局之策,在此背景下,生物制劑臨床應用為此類疾病精準化治療注入了新動能。采訪中程雷教授介紹,近年來,生物制劑的出現為CRSwNP的治療帶來了新的突破。生物制劑特別是單克隆抗體(單抗)是目前備受關注的熱點。與傳統的藥物治療不同,生物制劑能夠針對炎癥通路中的關鍵靶點,如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45、白細胞介素54、白細胞介素13等)進行阻斷,從而實現靶向治療,針對過敏性疾病相關的免疫球蛋白E(IgE)參與的超敏反應也可以進行阻斷。由于能夠精準打擊過敏與炎癥的核心通路,與傳統藥物治療相比,單克隆抗體藥物能夠顯著緩解炎癥發作,改善患者癥狀,且短期沒有特別的不良反應。
程雷教授介紹,今年起針對適應癥的單抗藥物治療已經開始獲批用于臨床。對于單獨的難治性的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以及季節性的過敏性鼻炎重度患者,可以依據個性化精準治療方案考慮采用單抗治療,從而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并減少再次手術復發風險。
讓創新醫療成果普惠廣大患者,精準治療鼻部慢病未來可期
生物制劑應用的出現,推動CRSwNP等鼻部慢病治療步入了精準時代,也為難治性患者帶來了希望。對此程雷教授指出,以單抗藥物治療為代表的精準治療路徑剛剛邁入新起點,后續在臨床實踐上還會有進一步的探索發展,未來數年也有望成為生物制劑發展并推廣應用的重要時期,需要綜合加強臨床研究和基礎研究,將研究成果更好地轉化為臨床應用。同時,需要進一步探究明確生物制劑的最佳使用時機、療程以及能否實現疾病的根治,為患者精確化定制治療方案,真正實現“有的放矢”。并通過加強多學科協作聯合診療,幫助共病患者獲得系統性管理。
程雷教授介紹,目前從其接診的病人來看,對于那些符合適應癥,且常規藥物難以控制癥狀、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的難治性患者,接受生物制劑治療的意愿很高,在此基礎上,應將生物制劑精準應用于更多合適的患者群體,對于輕中度患者,仍應堅持常規藥物的規范化治療。他補充說,雖然目前生物制劑的長期安全性尚需進一步考證,但可以參照國外的文獻,因為國外應用時間更長,已有大量高質量的研究報道。通過借鑒國外經驗,可以更好地應對患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此外,針對需要中長期的連續用藥的患者,也有待于推進醫保進一步覆蓋,降低生物制劑的費用,使其更接近常規藥物治療的水平,從而減輕患者醫療費用的負擔,有助于更多患者受益。
醫學的發展需要時間,但患者的等待不會無限期延長。未來可期,路途仍需腳踏實地。有理由相信,通過持續的臨床研究和技術創新,未來將會有更多有效的治療方法問世,也為廣大CRSwNP患者以及過敏性鼻炎患者帶來更多福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