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車市真正的拐點,不是新能源崛起,也不是油價飛漲——
而是你突然發現:連BBA都開始低頭了。
原以為這一天永遠不會來,但最近的市場數據,卻給了我們一個“驚喜”。
最讓人意外的是,不只是一些入門車型在打折,連奔馳的“臺柱子”——E級,也一口氣跳水了13萬!
要知道,這車原價可是45萬起步,頂配接近60萬。
如今直接干到32.18萬起售,相當于一次性砍掉了三成的身價。
也正因如此,今年3月份,奔馳E直接爆賣了11501輛,熱度甚至不輸一眾國產新勢力。
不過問題來了——
優惠歸優惠,這車到底值不值得買?有哪些優缺點?又適合哪些人?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臺“低頭的奔馳”,是不是真香,還是只是看著香。
聊到這款車型,其實可以追溯到近80年前。
那時候的奔馳,還遠沒有今天這么龐大,而E級也還沒有“E-Class”這個名字——最早的雛形,是1947年推出的W136系列。
直到1993年,奔馳才正式啟用字母命名體系,把它確立為“E-Class”,即我們今天熟悉的Executive(行政級)車型。
但在此之前,像W123、W124這些經典系列,早已奠定了它“中大型豪華轎車標桿”的地位。
尤其是W124,被譽為“史上最耐用的奔馳”,甚至被稱為工程師主導下最后一款純粹的奔馳車。
哪怕放到今天,依舊是無數車迷心中的白月光。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奔馳E就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一種身份、品位與技術的象征。
更重要的是,它一直是奔馳品牌中——銷量最大、影響力最廣、用戶基礎最穩固的中堅力量。
簡單說就是:
S級是奔馳的“天花板”,主打頂級豪華;C級是“敲門磚”,主攻年輕市場;
而E級,則是真正撐起門面、占據主流、維系品牌尊嚴的核心支柱。
而在全球市場,奔馳E的累計銷量早已超過1600萬臺。
它不僅是奔馳最暢銷的車型之一,更是整個豪華車市場里,最具統治力的存在之一。
所以——當你看到這樣一臺車,突然一口氣跳水13萬,從45萬直接砍到32萬起售……
這就已經不是一場簡單的優惠促銷,而是豪華車格局的一次“地震”。
那放到2025年來看,這臺車的產品力,是否還足夠?現在買,還值不值得?
這個問題,老實講,放在幾年前根本不需要問——
奔馳E嘛,開上它,身份就有了,質感不用愁,底盤一沉,連后排乘客都感覺穩重得體。
可到了今天,情況真的不一樣了。
原因很簡單:對手變了,時代也變了。
2025年的30-40萬區間,不再是只有BBA互相掰手腕——
你往旁邊一看,理想L7、小鵬X9、問界M8、享界 S9都在虎視眈眈。
它們空間更大、配置更全、智能化體驗拉滿,甚至連語音助手都比奔馳中控懂你。
而奔馳E呢?雖然整體質感依舊在線,行駛高級感也沒丟。
但說實話,它的一些短板,在今天這個智能化橫飛的時代,已經藏不住了。
比如:
中控系統界面老氣,語音功能反應慢、不智能,和現在“可玩性”拉滿的國產電車比,明顯落后;
雖然底盤調校依舊優秀,但隔音、濾震這些優勢,已經沒那么“遙遙領先”;
還有最現實的一點:油耗高、保養貴,開著“不累心”,但也“不省心”。
但話說回來——奔馳E級從來都不是靠“花活”取勝的。
它的核心競爭力,依然還是那個字:穩。
而這種“穩”,從來不是一句形容詞,而是寫進了奔馳E的骨子里。
就拿它最拿手的底盤結構來說,雖然用料未必比國產新勢力更高端,但調校功底確實高出一截。
你一試駕就能感受到:
無論是城市爛路,還是高速變道,它的懸架都能穩穩托住車身,干脆而不生硬、柔和卻不發飄。
那種“越快越穩、越顛越不晃”的底盤質感,放眼整個30-40萬級市場,真沒幾臺車能做到。
再看動力系統,依舊是那套熟悉的2.0T發動機 + 48V輕混 + 9AT變速箱。
雖然賬面參數不炸裂,但勝在成熟、順暢、耐用。
起步輕巧、幾乎無頓挫;高速超車從容有余,變速箱響應快、降擋邏輯也聰明。
說它“激情澎湃”不現實,但你真開上它,只有一個評價:舒服、順滑、安心。
值得一提的是,奔馳就是“車身潰縮設計”的發明者。
而E級更是全系標配高強度車身結構,加上奔馳引以為傲的PRE-SAFE?預防性安全系統,它的安全性是極好的。
說到底,雖然它不夠炫酷,也沒有科技感,但作為“底子”非常扎實。
總的來看,如果你不那么在意科技感和智能化,這個級別的車型里,奔馳 E 依舊是最好的選擇,可能沒有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