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出發點可能是好事的事情,如果經不起邏輯的推敲,很可能成為全民的笑柄。
比如一千多年前的潘小姐和西門先生的愛情故事,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上,原本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如果疊加熬給前夫的藥,影響力直接貫穿了上千年。
比如同樣是想提升城市形象,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淄博和哈爾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上海和三河市,其效果明顯就大打折扣了。
統一商品和服務的質量標準,是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但顯然,稍有邏輯思維的人都清楚,統一制式的門店招牌,不屬于前述商品和服務的質量標準。
禁用人類已經實踐了上千年的紅色、黑色和藍色,也不屬于前述商品和服務的質量標準。
所以,淪為笑柄的原因,是措施的制定者,沒搞清楚發展的邏輯順序,以為統一了門店招牌,就是提升了城市形象。
殊不知,來自淄博的經驗表明,由交警主動來站崗、維護秩序的、充滿了煙火氣息的燒烤攤,才是城市最大的形象。
差異化的門店招牌,以及差異化的商品或服務特征,和其背后統一的童叟無欺、安全可靠的質量標準,才是城市服務行業最大的特色。
在哪里,才需要統一所有的標準?答案只出現在工業領域。
措施的制訂者,希望用工業化的方式,來發展服務業,其效果自然是南轅北轍、希望越大、失望越多。
回到三河市,我們如何衡量一個區域的發展?占全國或全省同期的百分比,是更為公平的對比方法。
過去二十多年間,三河市GDP及第三產業占全國同期的比重,分布如下圖所示。
從GDP占全國的比重看,三河市GDP占全國的比重,一度接近萬分之8,2023年卻又下降到萬分之5以下。
這表明,整個三河市的發展水平,已經滯后于全國平均水平。
服務業(第三產業)的比重,看起來稍好一些,但2023年以來,下降幅度也是很明顯的。
一個經濟規模不到全國千分之一的區域,能夠獲取全國網友甚至官方的關注,其概率是極低的。
之所以被關注,從過往的數據看,小概率是出現了獨一無二的好事,大概率是極端的措施,導致了激烈的官民對立。
發展社會經濟是好事,但任何出發點,需要遵守社會經濟發展內在的規律,而不是直接采用片面的、極端的措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