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阿毛
編輯丨歷史國編輯部
話說公元270年八月,奧勒良被軍中將士封為羅馬皇帝時,帝國在東方已有敘利亞、埃及兩個行省形同獨立。
數年之前,治理此二省的東方總督奧登納圖斯一面聲稱忠于羅馬,一面自稱是東方的王中之王,且以商貿大城帕米拉為首都,成立帕米拉王國。267年,奧登納圖斯遇刺死,其遺孀芝諾比婭以太后身份代替幼子攝政,期間諸多對羅馬僭越之舉更勝其亡夫。
這兩省其時均為富庶地,敘利亞的位置可阻隔歐亞之間的通商,埃及則是當時最大糧食產地,這些要地的失控便對羅馬大為掣肘。
在帝國西方,則有叛將波斯圖穆斯占據今日不列顛南部與法國一帶,自稱皇帝,于260年建立高盧帝國。其都城定在今日德國城市特里爾(Trier),當時稱作“屬于至尊者的特里爾”(Augusta Treverorum),大膽用上奧古斯都的尊號,與羅馬互稱正統。
高盧與意大利僅以阿爾卑斯山相隔,比敘利亞更近首都羅馬,過去甚至一度奪下整個伊比利半島,軍事上的威脅自也更大。
271年羅馬帝國版圖。綠色為高盧帝國、紅色為羅馬、黃色為帕米拉王國。其中高盧帝國全盛時期曾一度包括今日西班牙與葡萄牙,但奧勒良稱帝之前已被羅馬奪回。
奧勒良成為皇帝時,這兩個叛亂的割據政權已存在十年之久,期間有時歸順羅馬,有時與之競爭。奧勒良固是接手了一個天下三分的亂局,同時也是大顯身手的舞臺。
在討伐逆臣之前,他必須穩固北方與蠻人之間的邊界。所以在270年末,奧勒良首先出兵北伐朱通吉、汪達爾三支蠻族,將其逐出意大利北境。
卻就在271年一月,剛撤走的朱通吉人又和另一支阿勒曼尼人結盟,再度南下攻入意大利腹地。當時奧勒良仍在北部邊境監督戰敗的汪達爾人撤退,聞訊后急調兵回師,再破此二族聯軍。
上述諸族皆為日耳曼部落,個個均是羅馬長年之患,數月之間卻接連被奧勒良擊破。羅馬每遇大捷,習慣給獲勝將領賦予尊號,贊揚戰功,奧勒良于是得到了Germanicus Maximus的頭銜,意思是“征服日耳曼的偉人”。
但奧勒良和蠻族的賬還沒算完。意大利以東的巴爾干半島北部,就離奧勒良老家不遠,仍有另一支日耳曼部落盤踞,稱作哥特人,亦為帝國大患。之前奧勒良尚為克勞狄二世部下時,就與此蠻族作戰過。如今他親臨帝位,即于271年秋發兵東征,于272年春大敗哥德人,又得到Gothicus Maximus這個稱號,也就是“征服哥特的偉人”。
三世紀危機期間外族入侵路線圖。橘色箭頭為朱通吉、阿勒曼尼等西日耳曼部落,綠色箭頭為東日耳曼的哥德族,紫色為波斯,褐色為北非、阿拉伯等地之游牧民族。外侮的侵略是三世紀危機時期的重大國安問題。高盧帝國(粉紅)和帕米拉王國(綠)之所以能夠成立割據政權,也是因為當地軍閥曾經成功抵御外敵,贏得居民支持。
諸蠻雖平,人在敘利亞的芝諾比婭太后卻不安分。她見奧勒良大軍東來,以為下一步必將攻入她的帕米拉王國,便索性與羅馬徹底決裂,自封為女奧古斯都(Augusta),改國名為帕米拉帝國,并阻絕自埃及往羅馬運糧的船只。
糧船斷絕數周之后,羅馬城內民生即已告急。272年初甫才驅逐哥特人的奧勒良,只能繼續往東進軍,懲討芝諾比婭。此一路上又捷報連連,許多城市畏其軍威,都對奧勒良開城投降,其軍旅遂在272年夏季,即已環圍敵方首都帕米拉城。
芝諾比婭見情勢危殆,攜幼子潛逃波斯,終為奧勒良所擒,帕米拉城遂降。此后東方二省重返帝國掌控,埃及糧船復通羅馬,民心大悅。奧勒良班師回朝,即令士卒沿街贈送面包做為慶賀,又將長年占據通商路線、酷愛炫富的芝諾比婭以金鏈鎖束,游街示眾。
不過寬宏的奧勒良大帝不愿加害女流之輩,乃饒過芝諾比婭與其子,甚至賜其一處莊園度日。
芝諾比婭(左):現在帕米拉已經獨立,我就是東方的女王,再也不會服從羅馬!
奧勒良(右):你想被我用金鎖鏈牽去羅馬,還是用銀鎖鏈?
為紀念平定東方省份的動亂,奧勒良又被賦予尊號:Restitutor Orientis,意思是“光復東方之人”。又因芝諾比婭一家為東方異族,羅馬人慣將此類民族統稱為安息人(Parthian),奧勒良同時便再追加尊號:Parthicus Maximus,即為“征服安息的偉人”。
如此到了274年,就只剩西方的高盧帝國仍在頑抗羅馬朝廷,奧勒良當然不可放過,乃出師征討。此時高盧帝國國力已衰,政局亦亂,在位的泰特里庫斯已是開國14年內的第四任皇帝。他估計已知難敵羅馬,但公然棄戰又顯得太過懦弱,恐遭部屬篡殺,只能硬著頭皮領軍對抗。
及274年三月,羅馬、高盧兩軍于曠野相遇,列陣對峙,泰特里庫斯本人竟在開打前單騎奔向羅馬陣營,伏地歸降。高盧軍見主帥臨陣投敵,驟失戰意,立馬在羅馬軍的攻勢下潰散四逃。
兩大割據政權就此全滅,帝國終于274年再次統一,奧勒良也得到了他最后一個尊號:Restitutor Orbis,“光復世界之人”。
梗圖解釋:藍色小人喊著“帕米拉”,綠色小人喊著“高盧”,兩人身上的黃圈、綠圈里是割據政權各自的國徽,最后都被“世界光復者”奧勒良捅死。小人死時身前的橘色、綠色色塊則是兩割據政權各自在全盛時期的版圖。
奧勒良在270年當上皇帝時,羅馬的三世紀危機已持續35年。他即位后幾乎沒有停止過戰斗,屢戰屢勝,居然在四年內就終結這場亂世,實在可謂用兵如神。網路說書人Duncan在《羅馬歷史》中講到奧勒良時,就把他比喻成一個得獲天助的棒球選手,怎么揮棒都是全壘打。
更且除了征伐之外,奧勒良也整頓帝國內政。他開始嚴格管控錢幣的鑄造,中止通貨膨脹,重整稅收,同時又大力肅清貪官,確保稅金如實用于公共建設與糧食儲備。為防蠻族再侵,他也加強了邊境與重要都市的防御,至今依然立于羅馬市區內的古城墻,就是由奧勒良在271至275年間修建。
現存于羅馬市內的“奧勒良之墻”(Aurelian Walls)。羅馬最古的城墻在凱撒的年代被拆除了,因為他認為羅馬身為超級強國,首都已不可能遭到侵略。然及奧勒良之時,則又有筑城的必要。
奧勒良并且興起一場宗教改革,一反羅馬行之古久的多神信仰,獨將天上太陽(Sol)奉為最大主神,稱之為“無敵太陽”(Sol Invictus),欲以此單神崇拜團結全帝國軍民。
奧勒良在擊滅富庶的帕米拉帝國后虜獲大量財寶,他便以此為資,在羅馬新建一座宏大的太陽神廟。274年末神廟竣工時,奧勒良就登上祭壇,宣稱自己即為太陽神化身。此時他已掃蕩帝國所有內憂外患,渾無敗績,人們自然深信他就是顆無敵的太陽。
世嘉游戲《羅馬II:全面戰爭》中的劇情場景,游戲中的奧勒良戴上黃金面具以象征自己是太陽神化身。奧勒良究竟有沒有戴這種面具,史實中未見考證,但因為游戲太過知名,黃金面具在網路上已成為奧勒良的招牌造型。
這是羅馬史上初次推廣的單神信仰,反觀后來流行的基督教,則是要到313年才被除罪合法化,380年才被奉為國教。如果沒有“無敵太陽教”為其先驅,基督教或許也無法如此徹底地取代古羅馬的諸神。
卻可惜便是太陽也終有日暮低垂,奧勒良也究竟并非無敵的神人。就算只是比喻成棒球明星,他也是個意外提早退休的選手。
數年以來,本是東方強國的波斯因王位繼承問題而陷入不穩,奧勒良以為有機可趁,遂開始計劃攻打波斯。波斯于羅馬之患,可又較蠻族更大,唯久恨不能除之。260年時,羅馬尚有皇帝瓦勒良兵敗,遭波斯人生擒為奴。后波斯皇帝每欲乘馬,必呼此羅馬皇帝俯撐在地,踐其背而登上坐騎。
當年凱撒遇刺前,亦已籌劃入侵波斯。如今“兵營皇帝”奧勒良的戰功早已不下凱撒,又見敵人內部不安,豈能忍住不再追求榮耀?他還想再得一尊號稱作“征服波斯的偉人”,便又在275年引軍東征。同年十一月,行軍至今日保加利亞一帶時,奧勒良卻和多數亂世皇帝一樣,走入了和凱撒相同的命運,遭其左右刺殺。
凱撒因藐視共和而遇刺,奧勒良卻是因為太過守法,稱帝以來懲治貪腐極為嚴厲而致死。他身邊有一名叫做厄洛斯(Eros)的小文官,因曾謊報某件細瑣事害怕受罰,便偽造一份公文,寫入諸多高官姓名,說是皇帝即將誅殺的罪人清單。高官們私下或多或少都有些茍且貪贓,見此清單旋即驚駭,以為果真將遭嚴辦,即謀同衛士暗殺了奧勒良。
過去凱撒花了七年才征服高盧,被封為奧古斯都的屋大維則花了近13年才贏得內戰,而奧勒良卻是僅以四歲光陰就撥亂反正,一手救起了失速墜落中的羅馬帝國。此人武功卓絕,戰無不勝,其雄才著實勝過凱撒,他的遇刺身亡也就比凱撒更加影響局勢。
女人得到時光機的話
女子A:我是你的孫女。女子B:真的嗎?
(女生穿越時空就只會做些認奶奶之類的無聊事)
男人得到時光機的話
男子:吾皇!厄洛斯正在偽造公文,意欲謀害圣上!奧勒良:多謝你的警告,兄弟。
(真男人穿越時空,則搶先要救奧勒良)
羅馬的三世紀危機本應在274年結束,卻因為奧勒良的死而延長了十年,各路軍閥廝殺再起,帝國便到了284年才由戴克里先皇帝再次統一。戴克里先的統治也未可長久,只維持到305年羅馬就再度陷入內亂,直至324年才又被君士坦丁平定天下。
奧勒良這場尤其短暫的和平,素來乃為史書所忽略,近年在網路上被討論開,則特別引人注意。畢竟羅馬這等大國的歷史,隨便上網都能搜查清楚。歷史迷者查證此人果然神勇,自己之前卻未知其詳,便對這個新補充的知識點充滿興趣。爾后但遇不知奧勒良之人,當即講得口沫橫飛,好像占領無人區一樣地興奮。
奧勒良的事跡多被提及之后,漸被當作一個迷因拿去搞笑,梗圖日多,他在洋人歷史愛好者的圈子里也就名氣愈大。
女子對男朋友說:謝謝你在跟我爸媽吃晚飯的時候,沒有提起奧勒良皇帝,我知道這需要不少自制。(言下之意,就是這男的平時一定對奧勒良之事說個沒完)
當然,宏觀整體歷史,奧勒良確實不是那么重要。他究竟死的太早,沒有真正終結亂世,也沒有留下持久的改革。那些被他驅逐的日耳曼蠻族,不論是汪達爾人、阿勒曼尼人、還是哥德人,也都在接下來的第四、第五世紀不斷南下侵襲,直到西羅馬帝國滅亡。
就像在中國終結三國時代的西晉,雖于280年消滅東吳,卻僅只維持了10年的太平。隨后290年,即有司馬宗室間的八王之亂,海內干戈再起,匈奴、氐人等胡亦趁亂入侵中原與巴蜀,為更加血腥的五胡十六國揭開帷幕,我們的歷史遂不把西晉當成一個偉大的朝代。而奧勒良重振羅馬雄風,更只限于274年三月到275年十一月這一年八個月之間,實在太短了,人們便不愿在他身上多費紙墨。
但猛將畢竟是猛將,英勇的故事總是容易引人入勝。對鐘情戰爭史的歷史迷來說,奧勒良的驚人戰績絕對有價值被人記得。學者出書,網友做圖,奧勒良在教授博士之間得不到粉絲的話,就靠普羅大眾多做些梗圖,來緬懷這個曾經無敵的皇帝吧。
模仿新聞版面的梗圖:我們還是無法相信他已逝世:今年將是第1746個沒有奧勒良皇帝的圣誕節。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