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訂婚案,不管事實如何、不管其結果如何,男方父親的一句話,卻也讓人動容:我們家的未來,已經沒什么希望了。
如果將這個案件,與當地的平均收入水平結合起來,結果或許不止讓人動容,而是絕望。
請看數據:一,計劃或已經給女方的,彩禮、戒指和婚房的一半,折合現價約為45萬左右。二,2023年,當地城鎮居民年人均收入3萬元、農村約為城鎮的一半。
所以,為了迎娶一個姑娘,完成人生大事,按照平均值算,這個一家三口,需要連續6年不吃不喝才能實現。如果按農村收入水平算,需要12年才能完成為一偉大的目標。
將宏觀數據與個人的悲劇結合起來,很顯然這種絕望不是某一個家庭的問題,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這件事的是非曲直,法官明確表示:很多細節屬于個人隱私,所以咱們不便多說。
但如此多的網友在關注這件事,或許這件事將影響上千萬未婚男性在未來做出的選擇,通常我們稱這種現象叫蝴蝶效應。
畢竟,誰能想到,十幾年前某位法官的一句:不是你撞的,為什么要扶?可以輕松擊碎傳承了千年的尊老傳統呢。
另一個客觀事實上,我們已經從以農耕文明為核心的封建社會,跑步進入了以信息文明為核心的現代社會。
某些觀念、傳統,或許應該與時俱進、改一改了。
比如在半推半就這種傳統文化之后,女方與男方發生了關系了,這是否違背了婦女的意愿、構成強奸罪(《刑法》條文比較簡潔,但發布于1984年的司法解釋很有意思,歡迎各位自行閱讀)?
從已經存在的極端案例來看,這種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所以,半推半就之后,就演變成了請先生赴死。
在一個14億人的龐大系統中,任何個案的影響力都不應該那么大,除非這個個案處在一個歷史的轉折點上。
結婚的最終目標,大概率是生育。生育,是構成一個國家最核心要素--人口的核心方法。
在2021年我國人口達到12.1260億人的歷史峰值之后,連續三年,人口總數量呈減少的趨勢。
人口減少的原因很多,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生育意愿下降,通常被認為是核心的原因之一。
與這件事同時發生的,還有性別比失衡現象蔓延到適齡年齡段,婚姻市場,已經成為事實上的賣方市場,嫁娶的標準由女性及其家人確定。
比這更現實的是,一部分女性哪怕在結婚之后,仍然選擇了不生育下一代。
從人口生育率,我們可以得到清晰的答案。
注:人口生育率,指每個育齡女性生育的活產子女個數,與宏觀經濟中的人口出生率不同。
每個媽媽一生要生7個小孩,這是真實發生在我國歷史上的事。
2023年,這一標準下降到1個。按照《世界人口展望》最悲觀的預測,這一指標在2035年將下降到歷史的最低點:0.6個。
0.6個是什么概念?你如果在上海,可以觀察一下當地家庭擁有的小孩數量,上海的生育率大約為0.6。
在這個宏大的趨勢之下,大同訂婚案的結果,將如同蝴蝶的翅膀,每扇動一下,都會對未來產生極大的影響。
比這更重要的是,我們最主要的敵人,將在這一領域取得絕對的領先優勢:所謂高手過招,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