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引言
"媽,小亮下個月結婚,彩禮還差五萬,能幫一把嗎?"
我站在廚房門口,擦著手上的水漬,鼓足勇氣問。
婆婆坐在沙發上看電視,頭也不抬回道:"沒錢。"
當時一聽,我發顫聲音繼續說:"就當借您的,我寫借條,保證還。"
然而婆婆扭過頭來:"借?你們不就是想打我存款的主意嗎?我的錢是養老的,不是給你們隨便花的!"
這話如一盆冷水從頭澆下,澆得我渾身發顫。
01
婆婆今年74歲,退休前是一名小學教師,每月退休金3000元。
幾年前老家拆遷補償加上這些年的積蓄,銀行卡里至少有85萬。
這些年她跟我們同住,吃住行生病都是我們負責。
她每月退休金全都存起來,偶爾買點保健品和出去旅游。
而我和老張呢?一個在社區超市當收銀員,一個在公司跑業務,兩人加起來每月收入1.2萬左右,還要還房貸、車貸。
兒子小亮要結婚,女方要28萬彩禮,我們東拼西湊了,還差五萬。
我咬了咬嘴向婆婆開口:"媽,就五萬,真的很急..."
只聽婆婆冷冷地說,"急什么?結婚可以緩一緩?,F在的年輕人太浮躁,動不動就是幾十萬彩禮,成何體統!"
我站在那里,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此刻我多希望婆婆能理解我們的難處,可她的眼神告訴我,這事沒得商量。
最終,我只能默默去廚房,鍋里的湯已經煮沸,就像我此刻的心情,既滾燙又苦澀。
婆婆姓周,我們都喊她周媽。
當年我嫁給老張時,公公已經去世多年,婆婆一個人把老張撫養長大。
她是那種典型的老一輩知識分子,節儉、固執又有幾分倔強。
十年前,周媽從老家縣城搬來和我們同住。
剛開始幾年,我們相處還算融洽。
她幫我照看孫子小亮,我負責一日三餐和家務活。
小亮從小跟奶奶感情特別好,放學第一件事就是跟奶奶分享學校里的趣事。
周媽退休前是小學老師,教了一輩子書,養成了嚴謹的生活習慣。
她的東西總是整整齊齊,每筆開銷都記在小本上。
02
起初我覺得這是很好的習慣,直到發現她對金錢越來越執著,甚至有些偏執。
有一次,我無意中看到周媽的記賬本,發現她連買菜,花了幾塊錢都記得清清楚楚,而這些菜明明是我們一家人一起吃。
更讓我意外的是,她在本子的最后一頁,寫了一行大字:"養老錢,誰也別想拿走!"
我好奇試探著問:"媽,您這是......"
周媽立刻收起本子警惕著:"怎么了?我記賬有問題嗎?"
"沒有,就是覺得您太辛苦了,天天記這些。"
而她卻淡淡地說,"人老了,不記下來就忘。再說了,錢財不明白,遲早要出亂子。"
從那以后,周媽的存折和銀行卡藏得更嚴實了,我們連她到底有多少存款都不清楚,只是從她偶爾的只言片語中推測大概有八十多萬。
兒子小亮大學畢業后,在城里一家公司工作,月薪六千多。
去年,他認識了同事小燕,兩人很快確定了戀愛關系,今年決定結婚。
小燕家在鄰市,家境還不錯,但彩禮要求不低:28萬現金,外加一輛車。
這在我們這個小城不算特別高,但對我們家來說卻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媽,這彩禮......"小亮一臉為難地坐在我對面。
我拍拍他的手:"別擔心,爸媽這些年也攢了點錢,再說還有那套小房子可以賣。"
老張本想再多攢幾年錢,把那套四十平米的老房子置換成大一點的,留作養老。
但兒子的終身大事更重要,他二話沒說就同意賣房湊彩禮。
03
賣房的事一出,周媽卻第一個反對:"那是你們養老的房!賣了房子,以后怎么過?"
我苦笑:"媽,兒子結婚是大事,咱們能幫就幫吧。"
周媽冷哼一聲,轉身回房間,"啪"地關上門。
接下來的日子,我和老張開始想盡辦法籌錢。
除了正常工作,老張下班后去送外賣,我晚上到附近飯店幫工。
每天忙到深夜回家,累得腰酸背痛。
就這樣東拼西湊,加上賣掉的房子錢,終于湊了23萬。
但離28萬還差5萬,而婚期已經定在下個月。
那天鼓起勇氣向周媽開口,就是因為實在無路可走。
她那冷漠的拒絕,讓我第一次對這個相處十年的老人產生了深深的失望。
"你們啊,就是敗家。"周媽在餐桌上數落我們,
"年輕人結婚,講排場鋪張,有什么用?將來過日子還不是靠自己?"
"媽,現在這社會不比您那會兒,結婚不能太寒酸..."老張小聲辯解。
"寒酸?"周媽提高了音量,"我當年結婚,你爸家就一床被子,我家陪嫁一個木箱,不照樣過了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