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桐廬的山谷間升起一架六旋翼無人機,機腹懸掛著恒溫配送箱。當這臺飛行器穿越云霧將熱騰騰的餐食精準投送至半山腰的里村自然村塢墡嶺小組起降點時,82歲的獨居老人王阿婆吃到了10分鐘前才出鍋的飯菜。如何用技術創新重構養老生態?和小編一起看看桐廬給出的新解法。
智慧助餐
山區養老的新體驗
桐廬縣橫村鎮鳳聯村是典型的山區村,下轄倉里、里村、宋家、下張、船形嶺、陳家山6個自然村,平均海拔約300米。路線遠、山路多、散居多,成了老年助餐服務的難點和痛點。
無人機送餐直面這一問題。從鳳聯村老年食堂駕車出發,到最遠的里村自然村下的塢墡嶺需要近20分鐘,步行則要1個多小時,而無人機直接將山路配送時間縮短至5分鐘。
這架由圓通速遞投資運營的“鳳聯·富美號”無人機成功首飛,開創了桐廬“科技助老”送餐服務的新模式,更探索出一條政府機構、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養老服務的新路徑。
目前橫村鎮已規劃并審批完成鳳聯村5條無人機航線,為168名山區老人提供便利,未來還期望在華鳳、元村等行政村實現無人機配送,并拓展快遞入戶、藥品配送等增值服務,讓科技服務于民。
既要用上餐也要好用餐
“關愛直達”平臺助老用餐
臨近中午,家住桐廬縣鳳川街道柴埠村的獨居老人皇甫奶奶從家里出發,步行幾分鐘,來到村里的老年食堂,點了紅燒肉、香菇青菜、土豆絲,滿足地吃完了一頓豐盛健康的午飯,“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年紀大了,自己做點飯也不方便,現在都在老年食堂吃,很合胃口。”
在桐廬,每天中午,像皇甫奶奶一樣前往老年食堂就餐的溫暖場景隨處可見。這得益于桐廬立足實際優化老年助餐服務網絡,有力破解高齡、失能失智及獨居老人的“吃飯難”問題。
桐廬創新打造“關愛直達”平臺,重點圍繞五大關愛場景中的助餐關愛模塊,積極推廣“全城通·百膳惠老”智慧助餐模式,以老年人身份證為實體介質,支持人臉識別,長者碼等驗證方式,做到“卡、碼、臉”通用,符合條件的老年人通過刷卡或人臉識別,即可享受相應的用餐優惠。
通過‘一張網’數據歸集,避免出現虛假補貼騙取現象,實現助餐有監管、服務有著落、政策有享受、關愛在路上的服務體驗。目前,桐廬已有智慧助餐點14家、村級鄰里食堂智慧化點餐95家。2024年助餐服務惠及超131.5萬人次。
來源:杭州民政
文字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楊歡
一審:繆軍;二審:官卿梓;三審:李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