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最有權威的大學排名機構有三家,就是武書連、校友會和軟科。這三家機構每年都會發布中國大學排行榜。
校友會的排名側重于學校的規模和綜合優勢,武書連則更注重于學校聲譽以及影響力等,軟科排名更側重于科研和人才培養等指標。
大家更相信軟科的排名。
近日,軟科發布了2025年中國大學排名,排在前十名的分別是:
1.清華大學
2.北京大學
3.浙江大學
4.上海交通大學
5.復旦大學
6.南京大學
7.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8.武漢大學
9.華中科技大學
10.西安交通大學。
對于中國大學前十名,每個排行榜大同小異,“清北浙交復”前五名基本不變,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格局,后五名略有變化,有時候西安交通大學下,哈爾濱工業大學上,這也算正常。
清北浙永遠是前三名,幾乎不可撼動,至于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第四、第五的位置這兩所學校經常互換。
根據軟科2025年最新的排名,前十名被三個城市瓜分了大半,比如北京占兩所:北大和清華;上海占兩所: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武漢占兩所: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
北京市總共65所高校,985和211大學數量很多。
北京市985大學8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
純211大學18所:北京郵電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央音樂學院。
上海市上海具備本科以上教學資質院校41所。
4所985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
11所211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科技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大學、東華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海軍軍醫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上海體育大學。
武漢這座城市擁有82所大學,是全國擁有大學最多的一個城市。
985大學就有2所: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
211大學竟然有5所!即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
這三座城市大學數量多,優質大學也多,排名前十的大學也多,這叫“錦上添花”。
根據軟科2025年中國大學排名,特色大學榜主也產生了。
1.綜合性大學榜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
2.醫藥類大學榜主:北京協和醫學院;
3.中醫藥大學榜主:北京中醫藥大學;
4.財經類大學榜主:上海財經大學;
5.語言類大學榜主:北京外國語大學;
6.政法類大學榜主:中國政法大學;
7.民族類大學榜主:中央民族大學;
8.體育類大學榜主:上海體育大學;
9.合作辦學類榜主: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這次軟科給新型研究型大學評分不算高,比如南方科技大學排32名,上海科技大學排41名,雖然高于許多985和部分211,但不算非常靠前。
這說明大學還需要積淀,影響力必須積累。
綜合性大學榜主是3個,本來清華北大不分伯仲,如今浙江大學業跟清北平起平坐了,說明浙江大學影響力越來越大。
而其他幾個特色大學,比如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上海體育大學,這些都是學科佼佼者,對高考生選擇志愿是有幫助的。
這里我想特別說一下合作辦學。
目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成為合作辦學榜主,合作辦學前6名分別是:
1.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2.上海紐約大學;
3.寧波諾丁漢大學;
4.西交利物浦大學;
5.昆山杜克大學;
6.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2025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的對象是中國1000多所本科層次的高校,軟科將高校劃分為綜合性大學、8類單科性大學、4類非公辦大學,采用差異化的指標體系分別排名。基本確保了公平性。
高考生和家長要認真了解一下各類大學的情況,然后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今年的目標院校。
這個時候,高考生應該有目標大學了。
你對這件事情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