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鐵血解讀8小時前
我要分享
據界面新聞報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同意將原定于4月15日針對美國關稅的反制措施暫停90天。進一步反制措施的準備工作仍在進行中,如果雙方談判不能令人滿意,將采取反制措施。馮德萊恩在聲明中表示:“我們注意到特朗普的聲明。我們希望給談判一個機會。在最終確定歐盟反制措施的同時(這些措施得到了歐盟成員國的大力支持),我們將暫停實施反制措施90天。”
值得一提的是,歐盟的反擊清單上花樣繁多,從奢侈品鉆石到日常用品,再到香腸和禽肉,無一幸免。給人一種要和美國硬拼到底的感覺。
不過,特朗普卻沒有被輕易嚇倒。他直接要求歐盟必須承諾從美國購買價值3500億美元的能源,作為取消美方關稅的“交換條件”。并且特朗普還強硬地拒絕了馮德萊恩提出的“零對零”關稅方案,也就是雙方互免汽車和工業產品關稅的建議。他明確表示,這樣的交換顯然不夠“分量”,聽起來是鐵了心要把這場貿易戰打到底的架勢。
特朗普(資料圖)
這一背景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于4月9日緊急與中國高層通電話。馮德萊恩一改往日強硬姿態,多次強調“多邊貿易體系的重要性”,并罕見表示“理解中方維護公平貿易的立場”,這一態度的微妙轉變,折射出歐盟在美中貿易戰夾縫中的脆弱性。
事實上,特朗普對歐盟的施壓早有端倪。早在3月31日,斯洛伐克總理菲佐曾因私下與特朗普討論關稅問題,遭到馮德萊恩長達半小時的激烈批評。盡管菲佐事后稱此為“玩笑”,但事件暴露了歐盟內部對特朗普政策的恐慌與分歧。
這種“雙面外交”折射出歐盟的結構性困境:安全依賴美國,經濟倚重中國,27個成員國難以形成統一立場 。
就在馮德萊恩周旋于中美之間時,歐洲多國已悄然突破歐盟框架。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頂著美方“割喉”威脅,完成三年內第三次訪華;德國經濟部長公開呼吁“歐洲應盡快與中國合作”。歐盟內部的分化恰似冰川瓦解,表面完整卻暗流涌動。這些行動揭示了一個殘酷現實:當美國關稅大棒威脅到具體產業存亡時,歐洲國家選擇優先保障自身利益而非意識形態站隊 。
馮德萊恩(資料圖)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報道,4月3日,萬斯在接受美國保守派媒體新聞極限主持人羅布·施密特采訪時,將矛頭對準了歐盟領導層。他警告稱,歐盟面臨的最大威脅并非來自外部的俄羅斯或中國,而是源于其內部政策的失敗。
萬斯對歐洲在移民、國防開支和對待政治反對派等方面的做法表示擔憂。
萬斯說,正是其移民政策摧毀了歐洲的“文化基石”,正是其經濟政策削弱了歐洲的競爭力。
萬斯的這一番說辭,當然不是為了給中俄“正名”,而是帶著更深層次的邪惡目的。首先,萬斯將歐洲目前面臨的種種困境,歸咎于歐盟內部政策的失敗,無疑是想引導歐洲民眾對歐盟或歐盟內各國領導層的不滿。其次,萬斯直指歐盟各國對待政治反對派的做法錯誤,顯然是沿用了特朗普政府的一貫主張。在歐洲,政治光譜呈現出左右分化的格局,而特朗普本人及其背后的政治力量,始終傾向于扶持右翼,試圖打破歐洲原有的政治平衡。萬斯此舉,正是在為這種策略繼續“踩油門”。
萬斯(資料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