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樓的父親
文丨談古論今
大家好,這里是談古論今。
一個80歲的老人,從養老院的二樓墜亡,讓全國人民淚目。
因為,他并不想死,卻還是自己跳了下去......
前兩天,《法制深壹度》的節目詳細報道了這個事件——
2023年7月19日,江蘇南通的一家養老院傳來了一聲悶響——八十多歲的劉大爺,從二樓突然墜下,穿過雨棚重重砸在了地上。
盡管被緊急安排了就醫,但次日,老人還是走了。
讓外界不明白的是,這才是他入住養老院的第9天,怎么就就跳樓了呢?
其實,早在這場悲劇發生前,一切就有了伏筆。
準確來說,劉大爺入住的,是一家養護院。里面的老人,大多生活已經不能自理了。而劉大爺已經有點癡呆,簽訂的是二級護理合同,每月2300元,并不是那種一對一的全天式看護。
然而,僅僅在入住的第二天,兒子劉先生就把他接了出去,說是“出去吃飯”。只是,這頓飯的代價有點大:
老人名下唯一的房產,被兒子劉先生以兩萬塊的低價,“買”到了自己手里。
房子就到手了,很快,兒子的孝心也瞬間蒸發了。
這天后,老人估計明白過來了,開始躁動不安了,天天叫喚著要回家,要找兒子。據養老院的護工說,老人經常提起,說怕兒子把自己的房子賣了。
這份焦慮,讓老人開始坐立不安。他開始砸二樓的防護欄,瘋狂地敲打玻璃,甚至還對前來阻止的護工大打出手。
養老院的工作人員覺得很奇怪,趕緊聯系了劉先生,還把老人砸窗的視頻發了過去。但劉先生卻開始百般推脫,先是說“不在本地”,后來又干脆電話不接、微信不回。
老人不知道,此時的自己在兒子眼中,早已一步步從“金主”爸爸,變成了需要“安撫”的麻煩,再變成想完全“擱置”、交由養老院處理的“東西”。
所以,劉大爺的種種“異常”,就情有可原了。
他一次次的焦躁,一次次的偷溜,并不是簡單的想家,也不是僅僅擔心兒子變賣自己房子,他是怕在兒子眼里,自己沒了價值。
這種苦澀,可能只有年邁無力、指望親人贍養的人才懂吧。
或許,這更像是一個正在失去自身“親人”的屬性、逐漸感知到自己被當作一件“東西”來被安排和遺忘的老人,發出的本能抗拒。
他想抓住的,是與兒子的最后一縷聯系,是證明自己還被當作“親人”來對待的證據。
但當語言無法溝通、當訴求石沉大海時,老人就會不知所措,他可以做的,只有最原始的破壞,以此來吸引自己兒子的關注。
他那些砸窗、打護工的舉動,雖然胡鬧,但也是一個害怕失去親人身份、害怕被當作物品遺忘的老人,發出的極端、絕望的抗議。
他并非是真想回到那個早已被兒子“掏空”的家,而是想逃離這個他無法掌控、還清晰感受到被遺棄、被漠視、被冰冷安排的環境。
墜亡當天的中午,老人趁著護工打水的空檔,拎著包又溜了出去。但他到一樓時,發現大門緊鎖,無奈的老人折返到二樓的窗口,想從這里出去。
只是,他沒想到,這一跳,卻真的再也見不到親人了。
諷刺的是,父親剛咽氣,之前“不在本地”、對老人不聞不問的兒女,倒是立刻有空了,而且都是氣勢洶洶地來討賬來了。
他們廢話不多說,直接將養老院告上了法庭,認為是養老院疏于管理,才導致了自己父親的墜亡,還提出要索賠各項損失43萬元。
可笑的是,之前因為不想養老院煩自己,劉先生還特地和養老院簽了免責協議,現在想索賠,就立馬不認賬了。
可憐的老人,生前被兒子騙取房產,死后還要繼續被當成索賠的籌碼,自己的一生,算是真的奉獻給兒女了。
最終,法院判定養老院無責,一分不賠。
網友們說劉先生這是“一父兩吃”,真是既辛辣又精準。
這四個字的背后,是兒女將父母徹底工具化、物化的冷血。他們只想榨取父母所有的價值,一旦不能為自己付出了,就立馬一腳踢開。
可悲的是,當今社會,這種情況并不少見。這種被“物化”的親情,對所有的老人至少存在著三種負面影響:
一、身份被剝奪。
當一個人,尤其是在垂暮之年時,被最親近的兒女視為可以隨意處置的“物品”,并棄之不顧時,他們作為“父親”、“母親”的獨立個體的身份,就會被連根拔起。
這時,他們就會感覺到自己不再被需要、不再被尊重,存在的根基也就瞬間崩塌。
二、情感被割裂。
血緣親情,本該是最堅固的情感,也是所有人在人生最后時刻的依靠。
但當這份連接被赤裸裸的利益和算計取代時,自己就只能被不斷利用和榨取。這所帶來的被拋棄感和孤絕感,足以摧毀任何一個老人的精神支柱,使其陷入絕望。
三、尊嚴被踐踏。
很多人說,人老了,是沒有尊嚴的。
以劉大爺為例,從房產被奪走那一刻的無力,到苦苦尋求溝通卻被無視,再到死后被兒女當作索賠工具……這是一個生命個體的尊嚴被逐步蠶食,到最終被完全剝奪的過程。
這樣的“物化”待遇,徹底腳踏了老人的尊嚴,這是比肉體痛苦更深邃、更殘忍的精神凌遲。最終,老人也走向了毀滅。
古人有句話說的好,叫做“心遠地自偏”。
意思是說:心如果隔得遠了,人就算整體在一起,也會像隔了千山萬水一樣。
劉大爺的兒子,眼里只有房子、票子,哪里還能看得到一個活生生、需要人疼的父親呢?
當最親的人都“看不見”你,對你只有算計時,自己會多么凄涼!
愿大家都能將心比心,好好對待父母把。
畢竟,所有的家人情份,都只有一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信息來源均為網絡,如與事實不符或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系作者澄清或刪除。不信謠、不傳謠,共同營造綠色網絡世界!
敢為蒼生諫真言,豈因禍福避趨之!
@關注、點贊和轉發,就是最大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