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航空 通用機場 上海
字數:2900 閱讀:10分
本文綜合自上觀新聞、澎湃新聞
通航在線整理編輯
如今說到上海的機場,人們會想到虹橋和浦東兩大機場。而在上個世紀,最有名的卻是龍華機場。龍華機場擁有百年歷史,曾一度發展為東亞最大民航機場。
如今,這座機場迎來了新的契機——龍華機場將升級為A類通用機場。
上海龍華機場,一架直升機停在停機坪上。上海徐匯 圖
2024年常被稱為中國“低空經濟元年”。正是在這一年,中國低空經濟開始提速:“低空經濟”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正式實施,明確劃分出“適飛空域”;《上海市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發布,對全市低空經濟加快布局和規劃,計劃到2027年建成覆蓋研發設計、總裝制造、適航檢測、商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核心產業規模預計突破500億元;在商業應用上,上海實現了“金山-龍華機場”海鮮運輸的試運行、龍華機場無人機編隊表演、美團無人機物流、“龍華機場——陸家嘴”浦江直升機觀光、小鵬匯天上海首飛等場景。
在龍華機場所在的徐匯區,可以一窺上海加速低空經濟發展的縮影。徐匯區副區長魏蘭表示,徐匯區以龍華機場為核心,圍繞載人觀光、無人機集群表演、物流運輸等多樣場景形成特色路徑,依托西岸、龍華機場推動低空經濟與文旅觀光表演、品牌宣發等場景深度融合。
航空企業也嘗到了新產業的甜頭。黃浦江游覽航線從龍華機場起飛,途經徐匯濱江綠地、盧浦大道、世博園、南浦大橋、外灘等景點,飛到陸家嘴后折返,全程約24公里,耗時10分鐘,可以將黃浦江兩岸風景盡收眼底,費用在1980元至數千元不等。
這條航線由上海新空直升機公司承飛。“在龍華機場的支持下,我們飛起來了,目標就是要對標國際,讓老百姓能夠真實感受到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場景落地,形成消費閉環。”上海新空直升機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新田說。
這名企業負責人同時表示,美好的事物人人追求,如今真實的用戶數據在“牽引”他們飛行。4月14日這天,早上六七點鐘他們開了一班飛浙江金華的專機,下午一點多又飛了一班江蘇昆山。“我們現在飛了無數條這樣的航線,圍繞著人的生活、生命和生意飛。”
2024年夏天,徐匯濱江,無人機組成的燈光矩陣點亮夜空。上海徐匯 圖
如果說龍華機場為航空企業帶來了機遇,那么這一機遇還將孕育更多可能。魏蘭透露,目前龍華機場已啟動A類通用機場升級,預計2025年內完成。龍華機場現為B類通用機場。A類通用機場,是指對公眾開放的通用機場,即允許公眾進入以獲取載客或者經營性載人飛行服務的通用機場。
此外,魏蘭表示,龍華機場計劃于2027年建成綜合業務樓,打造華東地區空中交通樞紐,其中“上海低空綜合監督管理服務平臺”已獲上海市經信委專項支持,該平臺項目聯合上海市氣象局、華為等單位共同打造空中交通數字孿生系統,旨在提升低空監管服務效能。
空域管理等難題待解
隨著上海城市布局調整,龍華機場大部分設施已被拆除,原來的大機庫被改造成美術館,機場跑道也變身為公園跑道,機場本身也經歷了改建。
2017年年底,龍華機場正式獲頒B類通用機場許可證,意味著龍華機場恢復為民用機場。 不過與虹橋、浦東兩大機場不太一樣,如今這個位于上海中心城區的機場,只能起降一些通用航空領域的小飛機。
“我覺得低空經濟有兩個賽道,第一個是沒有人的即無人機;第二個是載人的,主要以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為代表,當然eVTOL也可以不載人。”華東師范大學低空經濟空間智能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李響說,大疆無人機等產品已為大眾熟知,而eVTOL等載人飛行器才剛開始蓬勃發展。
在李響看來,載人飛行器要盡快解決兩個問題:安全問題和觀念問題。他舉了個例子,一輛汽車發生事故,可能導致車內兩三人受傷,而一架飛行器出現事故,里面同樣是兩三人,但后果可能是更大的公共事件。
近年來,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加快增長。據中國民航局數據,2024年中國全年新增通航企業145家、通用機場26個,頒發無人駕駛航空器型號合格證6個、新增實名登記無人機110.3萬架,無人機運營單位總數超2萬家。
這意味著,今后政府要越來越重視對空域的管理。“未來我們的城市可能面臨的是每天起降次數百萬次,同時載空數量10萬次這樣的復雜情況,我們做好準備了嗎?”李響說。
李響認為,當前政府部門應先行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并籌備仿真平臺,利用模擬實景,加快探索空域管理策略。
2024年10月1日,上海黃浦江低空觀光航線從龍華機場首飛。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上海御風未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星宇說,隨著全球城市化進程加快,近年來立體交通規劃更加受重視,eVTOL有望成為一種新的出行方式。eVTOL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例如區域客運、商務出行、旅游觀光、物流運輸,以及緊急醫療服務、消防救援等。
“作為低空經濟的核心載體,發展eVTOL是必然趨勢。”劉星宇直言,當前低空經濟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包括法律法規、電池技術、基礎設施、空中交通管理等各方面。
劉星宇認為eVTOL今后最大的應用場景,將是市區和郊區之間的互通。因此需要建設相應的地面和空中基礎設施,如起降點、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等,這需要政府和eVTOL運行方的合作,以確保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和運營符合監管要求并滿足市場需求。
同時,隨著eVTOL飛行器數量的增加,他也認為需要建立有效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統,防止空中碰撞并優化航線。
政策法規亟須完善
一些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空域供需矛盾突出,尚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低空飛行需求。在市場準入、安全監管等方面,還缺乏明確統一的標準和規范,政策法規亟待完善。
2024年10月1日,上海黃浦江低空觀光首飛,游客從空中觀賞東方明珠塔。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
李響以億航EH216-S為例表示,該eVTOL于2025年3月28日獲首張民用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運營合格證(OC),并集齊生產許可證(PC)、型號合格證(TC)與適航證(AC),邁入商業化運營階段。
然而,EH216-S的運營仍面臨諸多限制:僅能在預先設定的固定區域飛行,且必須同一地點起降;需要遠離人口稠密區;飛行高度低于120米;只能在晝間飛行,且天氣條件要很好,在地面操控員的目視范圍內。
“當前,低空經濟領域仍處于探索階段,飛行區域如何劃分、誰具備飛行資質等亟待明確。”李響說。
還有從業者表示,低空飛行申請審批流程煩瑣,涉及軍隊、民航、公安等多部門,協調難度大,審批時間長,影響企業運營效率和產業發展速度。
魏蘭認為,鑒于低空經濟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需多方協同發力。對徐匯區而言,其將結合上海市低空經濟總體部署和徐匯區現階段實際情況,加快集聚優質企業和機構,利用龍華機場區位優勢和徐匯區人工智能產業基礎,招引集聚一批低空經濟頭部研發型、場景應用型企業。
2025年3月,上海市人工智能氣象應用創新中心已落地徐匯區,該中心將打造氣象領域行業大模型,做好低空經濟氣象服務支撐。魏蘭說,結合企業提出的建議,上海徐匯還將加速豐富低空應用場景,優化申報、審批等流程,未來將推出針對低空經濟產業的扶持政策。
聲 明:若是原創文章,歡迎聯系獲取轉載授權,并注明來源通航在線;若是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更正或刪除。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本平臺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