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1987版的電視連續劇《紅樓夢》是廣大讀者心目中最古典、最與原著接近的《紅樓夢》,那么,其中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華美樂章,就更是廣大讀者觀眾心目中最好地詮釋了原著與電視劇精神的紅樓夢歌曲。
一朝入紅樓,終生夢不醒
1982年,作曲家王立平獲得了跟曹雪芹的《紅樓夢》用音樂結緣的機會,在翻閱了《紅樓夢》的所有版本后,他確定了音樂的基調——“滿腔惆悵,無限感慨”。
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音樂,王立平前后寫了四年半,竭盡其心力去品味與創作。
在這些歌曲中,有許多都是描寫人物命運的,如寫香菱的《嘆香菱》、嘆晴雯的《晴雯歌》、惜探春的《分骨肉》、唱黛玉才情的《葬花吟》、寫寶黛愛情的《枉凝眉》......
王立平認為寫出好的音樂最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以及在人物感情的刻畫上細致入微。
87版
民族交響與發燒人聲相互交融的第一名著
這張優質制作陣容再造的87版《紅樓夢》電視原聲發燒大碟,由作曲家王立平親自監制,聯合“幕后音樂高手”張宏光,“亞洲首席錄音師”李小沛,運用全球限量100支的B&K話筒、NEVE頂級多軌調音臺等頂級錄音設備,還有為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演奏的古箏演奏家——常靜,“民族聲樂當家花旦新接班人”曲丹,青年歌唱家曾勇共同呈現。
民族交響與發燒人聲于中央電視臺一號錄音棚交融,經典的韻味與現代的技術得到融合,再現中國古典名著的天籟盛宴。
LECDⅡ
※LECD,由亞洲著名錄音師Leo馮研發,LECD相比一般的CD唱片存訊更多,數碼信號處理能力更強、動態范圍更廣,細節表現更完整,更重要的是有絕佳的模擬味。
※LECDⅡ則是從十多年前的HPD、AQCD、ADMS至今天的LECD,調音和壓碟的技術逐步提升,成品音效越來越接近母版。母版的動態表現,音場空間通透度和立體感,微弱音信重現力,和「模擬味」都有明顯的突破。這就是LECDⅡ的特有音效。
USB
※母帶級復刻經典紅樓,令天籟超越過往音質!無與倫比的發燒版本!
※更高動態范圍,更精細的聲音細節,升級聽覺體驗!24bit/88.2KHz無損音質USB,多設備兼容,身臨其境體驗傳世經典紅樓夢
※ HIFI車載,無損發燒!內含三種制式音頻的旋轉雙頭便攜USB音樂專輯,手機可用!
※專輯配置:1USB、2歌詞折頁。
透明紅色彩膠LP
※專輯配置:1LP(透明紅色彩膠)+歌詞本,12” | 180g | 33 1/3 RPM
寫了一年九個月的《葬花吟》
王立平老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光是《葬花吟》,我就寫了一年九個月,苦思冥想?!?/p>
委婉、哀怨的《葬花吟》,其實是把林黛玉內在剛強的一面表現出來了。她雖然沒有什么激烈的言辭,但是她用柔弱的身軀,對吃人禮教的封建社會做了無聲的反抗。這就是她最美的地方。
現紅樓夢主題的《枉凝眉》
原來有人建議“滿紙荒唐言”四句或《好了歌》作為主題歌,王立平老師深感疑惑,經過反復掂量、琢磨,建議用《枉凝眉》做主題歌曲。
為什么呢?一是它描寫寶釵黛的愛情主線,二是它預示了悲劇結局?!跋胙壑心苡卸嗌贉I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三是詞句優美,可唱、可嘆、可入樂,這個建議得到了導演和劇組的一致認同。
濃郁的中國古典意蘊
《紅樓夢》全部音樂是由民族樂器和西洋弦樂隊、打擊樂器演奏的,音樂是典型的中國式語言,在創作中尤其注重音樂的旋律、線條、色彩、配器個性化,充分發揮民族樂器最擅長表現的特點,體現了中國特別是《紅樓夢》獨特的優雅古樸、委婉細膩的藝術特色,給人以“發思古之幽情”。
例如在樂曲中,古琴和鐘琴代表著《紅樓夢》的“原應嘆息”;二胡等弦樂齊奏,是一種哀怨和低吟;三角鐵,響鈴是女孩的清純可人;古琴是命途多舛的哀嘆;鼓聲是內心的憂郁沉悶。
所以大眾對87版《紅樓夢》的音樂評價很高:很好地表現了《紅樓夢》的主題,旋律優美,情感動人,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震撼力。
相信這版經過改編的《永遠的紅樓夢》亦不會令你失望!
↓點擊圖片,即刻珍藏
*微信編輯:江月痕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轉載、投稿、合作:歡迎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