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規定招牌不能用紅色,蜜雪冰城變“綠雪冰城”?圖源:網絡
近日,河北三河因“統一綠化招牌”事件引發全網關注。當地市管部門強制要求商鋪門頭不得使用紅、藍、黑色為底色,一律更換為綠色系設計。有商戶反映原有招牌被拆、門頭被重涂,甚至連醫院的紅十字標識也被改為綠色十字。其中名聲和影響最大的當屬蜜雪冰城。
一時間,此事因城市“滿眼綠”的丑陋視覺及勞民傷財引發大量爭議,網友們以各種方式表達對這一行為的嘲笑和不滿。人民網也發文稱:“強換商戶招牌,當心砸了營商招牌”。
4月15日,廊坊市聯合調查組通報稱,三河市委主要負責人已被免職,并責成有關方面反思并整改。
有網友扒出,三河市“招牌綠化”的負責人于2024年6月從固安市調往三河市,第二個月就在三河市進行整改。據說他之前在固安也同樣折騰過廣告牌顏色。
免職的結果令人拍手稱快,可是,通報里連負責人名字也沒有透露。如果不徹底解決問題,下一個折騰的負責人又會出現在哪里呢?
作為連接商業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第一觸點,招牌不僅是門面,更是品牌視覺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城市發展史中,從上世紀“手寫字招”到今天的霓虹燈與LED屏,門頭招牌始終是城市活力與商業多樣性的象征。以行政命令統一門頭色彩,不僅割裂品牌個性,也對商業生態形成了嚴重的干擾。
西安蓮湖區四府街給街上店面“統一門頭”,圖源:網絡
三河事件并非個例。2020年,西安蓮湖區四府街給街上店面“統一門頭”,十幾家相連店鋪統一尺寸,而且全部都是黑底白字,被戲稱為“殯葬一條街”。
上海常德路的店面統一改造,圖源:網絡
就連號稱國際化大都市的上海,也曾因常德路統一的店鋪招牌引發商戶集體反對;此外,湖北十堰、遼寧沈陽、四川眉山等地也都出現過不同程度的爭議。
這些案例顯示,一味追求視覺統一,反而喪失了城市的文化質感與商業活力。比如為廣大設計師津津樂道的香港霓虹燈招牌,就以其豐富多樣的美感而享譽全球。
圖:英國攝影師Keith MacGregor作品《霓虹幻想》
城市不應成為單調色塊的展板,而應是色彩與形式的交響。商業招牌應當百花齊放,它是城市多元商業生態的真實反映。允許品牌保留自身的識別色與語言系統,既有助于市場主體自我表達,也增強了城市街區的識別度與體驗感。設計的本質,是在秩序中留白,而不是一刀切的整齊劃一。
地方治理該如何科學對待公共視覺系統?這場“招牌風波”給城市管理者一個重要提醒:在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的過程中,視覺美學與文化邏輯同樣重要。
你怎么看?歡迎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