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評臺|
“目前我國汽車行業已經進入了智能化的下半場。經過多年市場培育,消費市場對于智能出行的期待越來越高,人們認為解放雙手、雙腳還不夠,大家更希望解放雙眼。”4月12日,在“2025廣汽科技日暨昊鉑HL上市發布會”現場,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表示,產品體驗可以交給用戶去評價,但是安全駕駛要由車企定義。在他看來,在智能駕駛向更高階的自動駕駛技術邁進的過程中,汽車企業不能只談體驗卻忽略安全。
近年來,在智能網聯化技術的深刻影響下,智駕功能已成為各大車企兵家必爭之地。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搭載L2級別輔助駕駛的車輛比例超57%,呈持續快速增長態勢。
進入2025年,各大車企更是掀起了“全民智駕”浪潮,將搭載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車輛市場售價門檻降至10萬元以內。業內普遍認為,隨著大數據與算法能力不斷提升,智能駕駛正在倒逼汽車企業布局這一領域,國內新車市場競爭正從“價格戰”轉向“智駕戰”。
馮興亞認為,跨過“L2智能輔助駕駛”到“L3自動駕駛”的分水嶺,不是簡單的技術升級,而是從“人機共駕”到“系統主導”的責任交接。這意味著,用戶對安全的底層需求發生了質變,這不僅對智能駕駛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對車企能不能搭建可靠的安全架構、處理各種突發的風險帶來了更高的考驗。
正因如此,廣汽集團在今年年初就決定將“安全”作為本次科技日主題。
面向自動駕駛時代對智能駕駛技術、整車安全架構以及突發風險處理能力的更高要求,廣汽在本屆科技日現場首次公布“廣汽星靈安全守護體系”。該體系是一套從停車場到高速路、從人駕到智駕的全場景安全防護體系,由L3高階智駕技術、智能底盤技術、主被動融合安全技術以及電池安全技術四大部分共同打造。
在智駕安全方面,廣汽L3自動駕駛系統故障觸發率控制在1FIT(10億小時失效1次)以內,比航空級安全水平高千倍。對定位、感知、計算、電源、制動、轉向、駐車、通訊八大關鍵系統設置了雙系統冗余,故障時自動切換備份系統,并配備多層級芯片監控確保安全。
在本次科技日現場,廣汽集團透露了其對產品安全性的思考:為降低AEB(自動緊急制動)功能的誤觸發率,廣汽工程師團隊連續做到20萬公里最多誤觸發1次。行業主流標準10萬公里1次,而馮興亞認為這一成績對追求更高品質的廣汽而言遠遠不夠。經過對3000多個場景的進一步驗證,誤觸發率最終做到了每百萬公里1次。
實際上,在長達90分鐘的發布會上,“安全”一詞貫穿此次廣汽科技日始終,以大量內容介紹廣汽在產品安全方面的舉措。
電池安全方面,廣汽作為掌握從電芯、電池包到整車集成全產業鏈技術,通過高本征安全電芯設計,實現電芯5針穿刺不起火、電芯超180°扭轉不起火不冒煙的安全性能。此外,廣汽自主研發的彈匣電池被動防護技術,通過擁有獨立防護艙的電池包、全鏈路防護的電氣設計、全天候監控的電池管理系統等確保電池安全。
在主被動融合安全技術方面,廣汽搭載的全棧融合感知系統和主動安全技術,在碰撞前通過雷達和攝像頭提前識別風險,在700毫秒內實現躺姿座椅回位,同步啟動坐墊氣囊、預緊安全帶,全方位保護乘員安全。
以廣汽昊鉑品牌旗下最新車型昊鉑HL為例,該車采用“阻熱-耐熱-防火”三重防護體系:三元方殼電池搭載熱蔓延抑制技術,配合超穩電極界面和云端電池管理系統,實現毫秒級風險預警,杜絕電池安全隱患。
如今,車規級芯片已成為智能汽車的核心基礎設施,智能化汽車的可靠性離不開安全可控的核心零部件供應鏈生態。本次科技日,廣汽發布了與多家公司聯合開發的12款車規級芯片,應用場景覆蓋至電源管理、底盤、集成安全等多個領域。
在智能駕駛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當市場上大部分車企還將智駕視為品牌發展最大賣點時,作為國內汽車企業的重要參與者,廣汽早已將目標聚焦于“安全”主題。通過技術創新和標準引領,廣汽不僅為用戶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出行選擇,也為整個汽車行業的智能化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安全基礎,推動智駕功能朝著更安全的方向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