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當碧桂園在馬來西亞柔佛海峽填海造島時,楊國強可能想不到這個被他稱作"未來城市典范"的項目,最后會被自己家族"打骨折"接盤。
2013年8月,碧桂園聯合柔佛人民基建集團拿下森林城市項目所在的地塊,占地面積13.86平方公里,由四座填海島嶼組成,預計總開發周期為20年。
隨后,碧桂園展開了營銷攻勢,聲稱有三大賣點:
1、靠近新加坡:可以享受新加坡的都市繁榮,又能享受到馬來西亞的經濟便利。
2、永久產權,零遺產稅:強調項目的獨特和保值,不僅可以自住,也可以傳給自己的子女,具備傳世性。
3、風景優美,旅游度假勝地:常年藍天白云、純凈海風、無海嘯、無臺風,無霧霾。
2016年森林城市開盤之后,共售出約1.5萬套住房,全年銷售額達到180億元,70%是國人貢獻的真金白銀。
當時的盛況還歷歷在目:國內中介把看房團包機運往馬來西亞,中國大媽們搶著在"新加坡旁"的廣告牌前合影。
然而,風云突變!
2017年,我國外匯政策收緊:境內個人辦理購匯時,不得用于境外買房、證券投資、購買人壽保險和投資性返還分紅類保險等尚未開放的資本項目。
2018年,馬來西亞叫停針對外國購房者的“第二家園”簽證政策,取消購房者原本可獲得的10年居留權。
該項目售價高昂,每平方米售價約2800歐元,遠超馬來西亞人均約700歐元的月收入水平本地居民無力購買。
此外,項目因影響當地漁業和生態而引發爭議,最終獲批面積僅為原規劃的四分之一,開發規模大幅縮減。
之后,碧桂園自身也陷入流動性困境,無法繼續支撐海外項目建設。
截至2025年3月,項目僅完成原規劃的15%,住宅交付延期,基礎設施停滯。
很多商業設施關閉,衛生條件差,蚊患嚴重,實際居住體驗與宣傳的“智慧生態城市”差距顯著,更沒人愿意購買。
總而言之,爛尾了!
碧桂園自身爆雷后,楊國強家族“砸鍋賣鐵”,借給公司11.5億美元。
但這筆錢不是白給的,其中的5000萬美元用來換取碧桂園持有的森林城市60%的權益。
根據當年的宣傳口徑,森林城市擬投資1000億美元,實際投資2500億人民幣。
60%的權益就是1500億人民幣,區區5000萬美元就賣了?
大頭的11億美元債轉股,轉股價為每股0.6港元。
同樣是債權,其他債權人的轉股價就沒這么“便宜”了。
此前,碧桂園提出的境外債務重組方案十分苛刻,債權人有以下選擇:
1、直接現金兌付
但僅有2億美元額度,100美元債權最多只能拿回10美元;并且采用反向荷蘭式拍賣,誰出價低誰拿錢。
2、可轉債A方案
碧桂園將發行本金總額最高為20億美元的新零息強制可轉債,6.5年到期。
轉股價為2.6港元每股,較4月10日0.43港元的收盤價高出5倍多。
3、混合方案
67%的債權置換為強制可轉債A,最高發行規模55億美元。
另外33%的債權置換成年利率2.5%的中期工具,最高發行規模27億美元,本金攤銷期1.5~7.5年。
4、混合方案
35%的債權置換為強制可轉債B,9.5年到期,無上限。
轉股價10港元每股,較4月10日0.43港元的收盤價高出22倍多。
另65%的債權置換偉長期工具A,年息2%,本金攤銷期8.5~9.5年。
5、長期工具B
碧桂園將發行本金總額最高15億美元、年息1%的長期工具,本金攤銷期10.5~11.5年。
在以上涉及債轉股的兩個方案中,轉股價分別為2.6與10港元,遠遠高于楊惠妍家族的0.6港元。
換言之,楊老板家的10塊錢,可以換16股;而債權人的10塊錢,最多只能換3股,最少只能換1股。
這就是所謂的“砸鍋賣鐵”?
此外,竟然還有股權激勵!
碧桂園建議:設立新的管理層激勵計劃,以公司普通股5%的股權授予管理團隊。
按照碧桂園目前124億的市值股權,5%的股權價值6.2億。
把萬億級別的宇宙房企搞成現在這樣的爛攤子,還有臉要股權激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