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唯恐自己不聰明。可是,很多人卻忽略了“糊涂”的智慧。
莎士比亞曾說:“與其做愚蠢的聰明人,不如做聰明的笨人?!?/p>
很多時候,懂得裝傻的人,看似蠢笨,實則清醒無比。
這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而做人的最高境界,莫過于: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01
大巧若拙,是氣度
《道德經》有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有時候,聰明是一種天分,而裝傻則是一種哲學。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會事事出頭,他們懂得該糊涂時糊涂,該明白時明白。
因為深知太精明,便容易沒朋友。
反而“傻”一點,常懷寬厚之心,厚道待人,路才能越走越寬。
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有包容,謀事易成。”
大文豪蕭伯納從小便聰明過人,但也因此恃才傲物,對別總是一副高高在上、尖酸刻薄的姿態。
有一次,朋友寫了文章給他看,結果被蕭伯納批評的是一無是處,兩人不歡而散。
后來,蕭伯納的另一位老朋友對他說:
“你現在常常出語幽默,非常風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覺得,如果你不在場,他們會更快樂,因為他們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開口了。
你的才干確實比他們略勝一籌,但這么一來,朋友將逐漸離開你。所以,這對你又有什么益處呢?”
老朋友的這番話使蕭伯納如夢初醒,所以他暗下決心,從此以后,再也不事事計較、處處拔尖。
也正是這一轉變,成就了他后來在文壇上的地位。
莎士比亞曾說過:“裝傻裝得好也是要靠才華。不僅要洞察人性,了解他們的身份,還得看準了時機?!?/p>
大巧若拙,不是裝腔作勢,也不是故作深沉,而是待人處事的一種謙和氣度。
看透了某件事,留有余地比咄咄逼人要好得多。
只有小事糊涂不耍小聰,關鍵時刻才能表現大智慧。
02
大勇若怯,是風度
中國有句古語:“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p>
人生本來就是福禍無常,不可預測,所以我們更應該學會與時運保持一個距離,這個距離就是“裝傻”的程度。
看看歷史上但凡有所成就之人,皆懂得收斂鋒芒,反而逞一時之強,最終害的還是自己。
看破不說破,知根不亮底,才是最大的處世智慧。
遙想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可謂是力拔山兮氣蓋世,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打過敗仗。
就連秋瑾都評價:“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p>
這樣的虎膽男兒,算得上是大勇之士,是真正的大丈夫。
可按照司馬遷的說法,項羽不過是“欲以力征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p>
意思就是說,如果只是一個只會動武的勇莽之夫,那一定成就不了大事。
所以,大勇若怯才是真正的聰明。
因為越是聰明的人,就越會低調行事,越是勇敢的人,就越是冷靜沉穩。
唯有此,才可有所成就。
03
大智若愚,是高度
何為“大勇若愚”?
《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知不知,上;不知知,病?!?/p>
不知道自己無所知,這是愚??;但如果知道自己無所知又懂得謙虛,就是圣明。
這就告訴我們,懂得適時裝傻,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曾經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美國的一個鎮上,有一個小男孩很文靜又怕羞,鎮上的人常常捉弄他。
他們經常把五分的硬幣和一角的硬幣扔在他面前,讓他任意選一個。
而他似乎是“真傻”,總是撿那個五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
有一天,一位老婦人可憐他,對他說:“孩子,難道你不知道一角錢要比五分錢多嗎?”
“當然知道!”他微笑著說:“不過,如果我撿了那個一角的,恐怕他們就再也不會扔錢給我了?!?/p>
這個小孩后來成為了美國第九屆總統,他就是威廉·亨利·哈里遜。
有人說過:外智而內愚,實愚也;外愚而內智,大智也。
深以為然。
很多時候,人太過于精明,未必是一件好事。
正所謂:“古今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p>
外表聰明的人,將精明表現在外表上,處事炫耀張揚,卻往往給人一種威脅感,被人提防,最終經常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反而那些處事低調,為人豁達,做事有節適度的人,他們從外表上看愚笨糊涂,實則內里心知肚明。
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人生在世,學會“裝傻”遠比學“聰明”更難。
◎本文轉自:“禪茶一味”,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