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會有人把自主擇業這副好牌打得稀爛呢?自主擇業無疑是一項好政策,只可惜如今這項政策已成為歷史。在過去20年里,將近30萬戰友選擇了這項政策,尤其是我在西藏的許多戰友,他們選擇自主擇業后發展得很不錯。
今天中午,一位重慶戰友到貴州游玩,我負責接待。他59歲,臨近退休年齡,在部隊時發展不算突出,但趕上了2018年自主擇業的好政策,如今生活安穩。然而,有些戰友卻沒能把握好自主擇業的機會。原因在于,他們忘記了自主擇業政策設定的初衷。
自主擇業,全稱并非自主創業,而是自主擇業,就如同現在逐月領取退役金政策一樣,是讓你每月領取退役金的同時,通過打工等方式謀一份職業,而非投身創業。
要知道,創業風險極高。在部隊待了20多年的戰友,很難快速適應地方激烈的經濟競爭,創業失敗的可能性極大,幾乎可以說,一開始創業就能成功的人少之又少。自主擇業的戰友,每月幾千元甚至三萬元左右的退役金,根本經不起創業的折騰。一旦創業失敗,許多戰友便會陷入難以逆轉的困境。
比如,我聽說有一位著名軍校的大校技術專家,自主擇業后創業失敗,最終的結局令人惋惜。所以,不僅自主擇業的戰友,其實任何人都不應輕易創業。但自主擇業的戰友情況又有所不同,他們是自主擇業而非自主創業,一旦創業失敗,就如同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爛。即便創業成功,生活也未必會有質的改變,畢竟自主擇業的戰友本身就衣食無憂,再多的財富積累也不過是錦上添花。
當然,有些戰友享受創業的過程,這可以理解。但40多歲自主擇業回來的戰友,上有老下有小,與30歲以前創業的人情況截然不同,他們折騰不起。對此,我深有體會,我選擇正營復員后,在地方打過兩三年工,見過不少創業的老板。
所以,未來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的戰友,一旦做出選擇,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畢竟選擇逐月領取退役金,軍官至少需要服役20年,軍士至少也要18年。大家對此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本文系作者綜合公開信息分析,只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或者決策建議,具體政策和信息以官方發布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